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
《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全文
明 / 吴琏   形式: 七言律诗

黑头归作碧山翁,去缝磨棱与世同。

献璞自来非卞老,解嘲谁复学杨雄。

心明可否知常静,眼认之无觉未蒙。

不以老嫌追骥缓,百年长拟共吟踪。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琏所作的《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诗中以“黑头归作碧山翁”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少有为,最终归隐山林的老者形象。接着,“去缝磨棱与世同”,表达了诗人对与世无争、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献璞自来非卞老,解嘲谁复学杨雄。”这两句运用典故,借卞和献玉和杨雄解嘲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命运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但并不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平和的道路。

“心明可否知常静,眼认之无觉未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洞察世事的态度。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被外界所迷惑,这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不以老嫌追骥缓,百年长拟共吟踪。”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年岁已高,但仍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作,享受诗歌带来的乐趣。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吴琏
朝代:明

吴琏,字美中。南海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进士。授直隶含山知县。值年荒,多方赈救,作粥糜以饷流移,前后所活盈万。政暇,授生徒以《周易》。逾年,以忧去任。起后知进贤县,以守正不合,引疾归。卒年八十馀。著有《竹庐诗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吴琏诗,以嘉靖九年南海吴氏家刊本《竹庐诗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奉和廖教授相过不遇之作

手撚菊花歌竹枝,秋光月色尽相宜。

如何数载西溪上,只隔芙蓉唤不知。

(0)

月夜与旷伯逵夜坐

月上乌柏林,光射山茶叶。

叶底白蛾飞,团团似蝴蝶。

(0)

小松

手拂青松树,新抽数寸条。

殷勤将雨露,头上是云霄。

(0)

晚下北岩过临溪和萧国录子所韵

清歌游遍武山岩,古寺桥西晚驻骖。

风引泉声弦奏五,云摩石角剑攒三。

自惭报玖空投李,谁与盈襜更采蓝。

解带醉眠林下石,看人香火事瞿昙。

(0)

北斋晚凉即事

高阁微风不动帘,晚云时送雨纤纤。

乌求坠子窥深草,燕接飞虫拂近檐。

碧碗行茶冰共进,青盘盛果酒频添。

秖惭素食承优渥,已分清心破酷炎。

(0)

次吴明理登快阁留别韵

郁孤台下双江流,我昔系帆曾一游。

蛟龙怒涌滩石夜,猿狖悲啼山木秋。

客怀衮衮不自极,人生劳劳安可休。

与君乍见即为别,何以酾酒留轻舟。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