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尽作求闻计,沽得过情声誉来。
自外而观为可喜,此心已失实堪哀。
辛勤尽作求闻计,沽得过情声誉来。
自外而观为可喜,此心已失实堪哀。
这首诗《训蒙绝句·为人》由宋代学者朱熹所作,旨在教育人们在追求名声与声誉时,应保持内心的真诚与道德的坚守。通过对比表面的赞誉与内心的缺失,诗人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应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观点。
首句“辛勤尽作求闻计”,描述了人们为了获得名声和声望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这里的“闻计”指的是名声和声誉,暗示了人们在社会中追求认可和地位的心理状态。
次句“沽得过情声誉来”,则揭示了这种追求可能带来的结果——通过不正当手段或牺牲道德原则获取的声誉。这里的“沽”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得到名声而进行的交换或买卖行为,暗含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后两句“自外而观为可喜,此心已失实堪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面上的赞誉和成功被形容为“可喜”的,但诗人强调的是,当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丧失时,这种成功实际上是“实堪哀”的。这里通过对比外在的喜悦与内在的失落,强调了精神层面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道德修养和真实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朱熹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追求名声和声誉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