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凋裘向北天,西风双鬓又经年。
疏杨几树青相慰,残月半江寒未眠。
山城雁度千家杵,村落鸡声五夜船。
箫鼓中流渺何许,帝乡遥在紫云边。
万里凋裘向北天,西风双鬓又经年。
疏杨几树青相慰,残月半江寒未眠。
山城雁度千家杵,村落鸡声五夜船。
箫鼓中流渺何许,帝乡遥在紫云边。
这首明代诗人邱云霄的《夜行》描绘了一幅秋夜北行的画面。首句“万里凋裘向北天”写出行者长途跋涉,衣衫单薄,面对北方苍茫的天空,显得孤独而艰辛。次句“西风双鬓又经年”则暗示了时光匆匆,诗人已届中年,西风吹过,两鬓斑白,增添了旅途的沧桑感。
接下来,“疏杨几树青相慰”借稀疏的杨树在月光下提供一丝慰藉,展现出自然的冷寂与人情的温暖。诗人“残月半江寒未眠”,独自在寒冷的江边徘徊,难以入眠,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思虑。
“山城雁度千家杵”描绘了山城夜晚的景象,雁群掠过,伴随着远处村庄传来的阵阵舂米声,更显出宁静中的生活气息。最后一句“箫鼓中流渺何许,帝乡遥在紫云边”以迷茫的箫鼓声和远方帝都的紫色云霞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理想的向往,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遥远距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夜行时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