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底裁词按玉箫,翠宫合唱取腔娇。
梨花影护春风暖,不用香薰酒自消。
烛底裁词按玉箫,翠宫合唱取腔娇。
梨花影护春风暖,不用香薰酒自消。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夜家庭聚会的温馨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烛光、玉箫和翠宫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富有文学氛围的环境。"裁词按玉箫"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细致地倾听着歌谣,这里的“裁”字更显得诗人对声音的敏感和欣赏。
翠宫合唱,取腔娇,是对这场家宴中歌声美妙的描绘。"翠宫"通常指代皇宫,但在此处可能指的是高贵或华丽的地方,暗示了诗人家中的奢华和文化气息。而"合唱"则传递出了一种和谐与共鸣之感,"取腔娇"则形容声音的柔美。
梨花影护春风暖,描绘的是春夜温暖而又宁静的景象。这里的“梨花”通常指代春天的花朵,它们在月光下投下的影子,如同保护着这份春意,使得春风不再清冷,而是带来了一种柔和的温度。
最后两句“不用香薰酒自消”,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香薰"指的是熏香,通常用于室内驱寒或提香,但在这里却是说不需要这些,因为家中的气氛已经足够美好了。而“酒自消”则意味着饮酒也变得毫无必要,因为这场聚会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家庭温馨生活的欣赏与珍视,以及在春夜这样的美好时光中,人们可以抛开烦恼,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妙。
俗习务浅鄙,养子多昩教。
且云粗识姓,便是学之要。
学岂止识字,要在知人道。
人道重纲常,文艺稍加膏。
爱子若不教,护病不医疗。
往往岁月后,历历见狠傲。
孝悌莽无知,礼义蔑循蹈。
辱父辱门第,至此徒悔懊。
此过不在子,在父长其暴。
能教始为爱,教成自有效。
不可吝鞭挞,不可恕幼少。
今年贺美事,二侄改俗调。
令子从师儒,诗书发蒙冒。
此举足高尚,先绪喜可绍。
譬谷既历舂,白粲脱黄糙。
又譬金溷沙,披汰金乃耀。
愿言勿中画,进进有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