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里驻华骢,人俗虽殊景物同。
隔岸好山高耸玉,绕门流水远涵空。
雨过晚砌苔痕绿,凉入秋堂蜡炬红。
为念远氓情未已,夜深欹枕翠帷中。
辰溪县里驻华骢,人俗虽殊景物同。
隔岸好山高耸玉,绕门流水远涵空。
雨过晚砌苔痕绿,凉入秋堂蜡炬红。
为念远氓情未已,夜深欹枕翠帷中。
这首诗描绘了辰溪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首联“辰溪县里驻华骢,人俗虽殊景物同”以“华骢”点出地点,暗示着诗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独特感受,尽管人俗不同,但这里的景色依然美丽如一。颔联“隔岸好山高耸玉,绕门流水远涵空”通过“好山”、“流水”等意象,展现了辰溪县山水之美,山峰如玉般高耸,流水则延伸至远方,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颈联“雨过晚砌苔痕绿,凉入秋堂蜡炬红”进一步描绘了辰溪县的季节变换之美。雨后的夜晚,苔藓呈现出一片翠绿,秋堂内蜡烛的光芒映照在红色的烛光上,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烘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尾联“为念远氓情未已,夜深欹枕翠帷中”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百姓深切的关怀和思念之情,即使夜深人静,诗人仍难以入眠,心中满是对远方民众的牵挂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辰溪县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审美情趣。
燕子归来又。斗轻寒、廉纤细雨,清明时候。
绿遍阶前芳草色,妆点韶华依旧。
更消得、几回僝僽。
绿暗红稀春渐老,恐凄凉、花也如人瘦。
只愁系,万丝柳。琐窗一缕香消后。
梦初醒、这番憔悴,非关病酒。
别有伤心无限意,试问东风知否。
怎吹去、眉间颦皱。
记得当年弹指处,到而今、泪点盈衫袖。
思往事,怕回首。
三分春色,却二分离绪,重帘深闭。
晓日烘晴犹料峭,香暖一庭花气。
天蘸微云,叶筛疏影,谙遍闲中味。
昼长无事,生涯书卷堪寄。
将次检点罗衣,轻添半臂,掩纱屏斜倚。
懊恼枝头闻杜宇,旧恨新愁唤起。
风剪裁红,雨丝织碧,枉却东君意。
海棠开否,小鬟回报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