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儿曾奉使,主父竟窥邻。
厚德终归宋,无人莫谓秦。
桥门虚入侍,汉室重和亲。
转悼南征者,凄凉问水滨。
辽儿曾奉使,主父竟窥邻。
厚德终归宋,无人莫谓秦。
桥门虚入侍,汉室重和亲。
转悼南征者,凄凉问水滨。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谭嗣同的《汉上纪事(其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辽国使者曾经出使汉朝,最终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感慨。"辽儿曾奉使,主父竟窥邻"描绘了使者出使的情景,暗示了外交政策背后的意图。"厚德终归宋,无人莫谓秦"暗指使者的行为影响深远,辽国最终倾向于与宋和好而非秦,体现了历史选择的力量。
"桥门虚入侍,汉室重和亲"进一步强调了和亲政策在当时的重要性,表明汉朝愿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纷争。"转悼南征者,凄凉问水滨"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因战争而受苦的人们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以水滨的凄凉景象作为背景,增添了诗的哀婉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国家关系和和平理念的深刻思考。
空帱怨结。早绪风剪断,千点花雪。
画阁愔愔,凭问瑶云忆否,款春时节。
闲行待觅眠琴处,误旧香、晚莺犹说。
渐鬓丝、减了樊川,似向霅西伤别。
还爱堆屏碧净,小庭乍过雨,清沁苔发。
梦后风光,落尽夭红,宿凤应怜香叶。
攀枝漫怨青青子,衬细草、一般幽绝。
又夜凉、分到吟襟,罨画半帘烟月。
冰蟾写韵。正钿粟吹香,画帘徐引。
消受蜂黄数点,广寒秋近。
分明澹领初禅意,奈閒愁、风幡无准。
醉魂揉碎,诗心兜起,夜屏金粉。似报与、东堂近讯。
忆邀月池亭,露凉双鬓。多恐飞来珠雀,旧丛荒尽。
飘零汉殿新霜后,问幽岩、谁共招隐。
倚阑重按,瑶园怨曲,玉笙愁损。
翠微缥缈楼台亚,霜华锦空洲渚。
山护云衣,波涵月彩,梦到隔花窗户。芳期暗数。
怕水叶沈红,去年心绪。
旧隐谁招,东堂松桂尽吟趣。
一襟清致谁识,软尘飞不到,苒苒诗句。
怨笛吟商,閒箫横玉,惟有盟鸥堪语。西风倦旅。
怅望极归舟,一閒天付。立尽斜阳,花深连别墅。
凄月三更,有思归残魄,啼噣能红。
伤春几多泪点,吹渲阑东。
绡巾揾湿,试潮妆、微发琼钟。
新敕赐,一窠瑞锦,昭阳临镜犹慵。
携榼却悭才思,惹津桥沈恨,撩乱花茸。
芳华惯禁閒地,不怨东风。
鹤林梦短,委孤根、竹裂山空。
三嗅拾、馨香细泣,何时添谱珍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