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书羽速至,谓喜顾生恨。
言志兼纪事,颠末必传信。先是搴?纛,将谓贼渠遁。
兹因沙雅降,伯克亲详讯。
始知霍集占,来救库车困。
为我兵所截,入城欲伺衅。
合力旋突出,被遮复挫韧。
乃率四百骑,夜出身免慭。
咄哉堪扼腕,选将吾未慎。
失机有如此,是岂疏防仅。
譬鹗自投罗,解放翻成吝。
夷考自军兴,误事率臣荩。
徒怜诸士卒,奋勇冒白刃。
赖天虽有成,决策屡多闷。
自责不知人,遑敢弛国宪。
军书羽速至,谓喜顾生恨。
言志兼纪事,颠末必传信。先是搴?纛,将谓贼渠遁。
兹因沙雅降,伯克亲详讯。
始知霍集占,来救库车困。
为我兵所截,入城欲伺衅。
合力旋突出,被遮复挫韧。
乃率四百骑,夜出身免慭。
咄哉堪扼腕,选将吾未慎。
失机有如此,是岂疏防仅。
譬鹗自投罗,解放翻成吝。
夷考自军兴,误事率臣荩。
徒怜诸士卒,奋勇冒白刃。
赖天虽有成,决策屡多闷。
自责不知人,遑敢弛国宪。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军书》。诗中描绘了军事行动中的复杂情况和决策过程,以及对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
首句“军书羽速至”,形象地描述了紧急军情的传递速度之快,如同箭羽般迅速。接下来,“谓喜顾生恨”表达了在收到军情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喜悦于可能的好消息,又因之前的担忧而生出遗憾或后悔。
“言志兼纪事,颠末必传信”强调了传达信息的重要性,无论是表达个人意志还是记录事件经过,都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接着,诗人通过“先是搴?纛,将谓贼渠遁”这一句,回顾了之前的情报,认为敌人可能已经逃遁。
然而,“兹因沙雅降,伯克亲详讯”揭示了新的情报来源,即沙雅的投降提供了更直接的信息。通过“始知霍集占,来救库车困”这一转折,诗人了解到敌方首领霍集占为了救援陷入困境的库车,采取了行动。
接下来的几句“为我兵所截,入城欲伺衅。合力旋突出,被遮复挫韧”描绘了敌我双方的激烈交锋,最终霍集占率领的四百骑兵在夜色掩护下成功逃脱,但这一胜利背后也暴露了军队在选择将领和时机判断上的失误。
“咄哉堪扼腕,选将吾未慎”表达了对决策失误的强烈谴责,指出在选择将领时不够谨慎。随后,“失机有如此,是岂疏防仅”进一步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疏于防范,更在于错失了关键的时机。
最后,“譬鹗自投罗,解放翻成吝”以比喻的方式,将敌人比作自投罗网的鹗鸟,却因为释放而感到惋惜,暗指对敌人的处理过于仁慈。诗人反思道,“夷考自军兴,误事率臣荩”,从战争开始以来,许多错误的决策都是由于大臣们的疏忽所致。
“徒怜诸士卒,奋勇冒白刃”表达了对士兵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赖天虽有成,决策屡多闷”则指出,尽管有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决策过程中的困扰和犹豫却常常导致失败。
“自责不知人,遑敢弛国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反省,认识到自己在了解人性方面存在不足,不敢轻易放松国家的法律和规定。整首诗深刻反映了军事行动中的复杂性、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对失败的深刻反思。
秋意还深,渐银床露冷,梧叶风高。
婵娟也应为我,羞照霜毛。
流年老尽,漫银蟾、冷浸香醪。
除尽把,平生怨感,一时分付离骚。
伤心故人千里,问阴晴何处,还记今宵。
楼高共谁同看,玉桂烟梢。
南枝鹊绕,叹此生、飘转江皋。
须更约,他年清照,为人常到寒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