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访黄州,会携鱼酒再勾留,奈烟水苍茫,何处觅泛舟苏子;
雄文争赤壁,谁把江山重点缀,想风流豪宕,前身本顾曲周郎。
胜迹访黄州,会携鱼酒再勾留,奈烟水苍茫,何处觅泛舟苏子;
雄文争赤壁,谁把江山重点缀,想风流豪宕,前身本顾曲周郎。
这首诗通过对黄州和赤壁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苏轼和周瑜的追忆与敬仰。首句“胜迹访黄州”,点明了地点,黄州是苏轼被贬谪之地,此处暗含了对苏轼命运的感慨。接着“会携鱼酒再勾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造访黄州,与友人一同品尝鱼酒,享受自然之乐的愿望。然而,“奈烟水苍茫,何处觅泛舟苏子”两句,通过烟波浩渺的景象,暗示了寻找苏轼的不易,也隐含了对历史人物难以触及的感慨。
接下来,“雄文争赤壁”一句,转向对赤壁之战的描述,赤壁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此处以“雄文”形容,既指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也暗含了对周瑜智勇双全的赞美。紧接着“谁把江山重点缀”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是谁让江山如此壮丽,实际上是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所起作用的高度评价。
最后,“想风流豪宕,前身本顾曲周郎”两句,将思绪拉回到周瑜身上,通过“风流豪宕”来形容周瑜的风采,同时“前身本顾曲周郎”则表达了对周瑜才华横溢、运筹帷幄的敬佩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巧妙地将黄州与赤壁、苏轼与周瑜联系起来,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百榼偿春酒,人言有别肠。
披风醒午醉,撷蕊眷馀芳。
白日何曾短,游丝得许长。
向来情浩荡,今者梦微茫。
张公昔蹋中朝班,夜随仙官上九关。
再拜天皇少却立,手掣云汉归人间。
钩陈熟视不呵责,坐令光耀惊尘寰。
至今公家蜀江上,紫气夜属岷峨山。
昭回断缺久未补,女娲鍊石亦已艰。
似闻天上列星怒,下问云汉何时还。
丁宁贤孙善拂拭,不用构阁深防闲。
为公作诗刻坚石,可使万古驱神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