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从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从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审视自然之美,开篇即问花中之佳,对谁而歌。继而提及向子美学习桃竹之雅,不去追寻安期的枣瓜。此处暗示诗人对高洁品格和艺术造诣的追求。
接着,燕坐林间,偶闻虎啸,此刻心境如同深林中的宁静与野性。粥后不闻鸦鸣,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物外之意象。
最后,胜游自古兼支许,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而“为采松肪寄一车”则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不随波逐流,只愿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生活、传递心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深邃,意境丰富而不失超脱。苏轼在此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自己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以及高远的情操。
阅尽千峰不惮劳,归来文墨厌官曹。
浮槎问汉秋期近,埋剑冲星夜气高。
那复精思如吐凤,初无壮志欲乘鳌。
诗坛轩轾归题品,滥得阳秋一字褒。
初识宁和岭,有怀占梦时。
闻诗千里隔,断织九京悲。
草木应相记,烟云浑异宜。
西风袭怀抱,泪睫不胜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