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步青萝嶂,吟边景更宽。
沙纹潮落见,山色雨馀看。
汀草含清韵,江猿啼暮寒。
娥祠重致敬,忍读汉碑残。
纵步青萝嶂,吟边景更宽。
沙纹潮落见,山色雨馀看。
汀草含清韵,江猿啼暮寒。
娥祠重致敬,忍读汉碑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青萝嶂,沿途所见之景令人心旷神怡。首句“纵步青萝嶂”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行旅状态,仿佛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行走的乐趣。接着,“吟边景更宽”则暗示了诗人不仅在行走,更在心灵上有所感悟和拓展,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周围景色的深思。
“沙纹潮落见,山色雨馀看”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潮水退去后留下的沙纹,以及雨后山色的清新,都是诗人眼中独特的风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欣赏。
“汀草含清韵,江猿啼暮寒”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环境的感受。汀草的清韵和江猿的哀鸣,共同构成了傍晚时分的凄美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这里的“暮寒”不仅指天气的寒冷,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娥祠重致敬,忍读汉碑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感慨。曹娥庙作为纪念曹娥的地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敬意,也流露出对历史遗迹逐渐消逝的惋惜之情。“忍读汉碑残”一句,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晴日春态深,寄游恣所适。
宁妨花木乱,转学心耳寂。
取性怜鹤高,谋闲任山僻。
倚舷息空曲,舍屦行浅碛。
渚箬入里逢,野梅到村摘。
碑残飞雉岭,井翳潜龙宅。
坏寺邻寿陵,古坛留劫石。
穿阶笋节露,拂瓦松梢碧。
天界细云还,墙阴杂英积。
悬灯寄前焰,遥月升圆魄。
何意清夜期,坐为高峰隔。
茗园可交袂,藤涧好停锡。
微雨听湿巾,迸流从点席。
戏猿隔枝透,惊鹿逢人踯。
睹物赏已奇,感时思弥极。
芳菲如驰箭,望望共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