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质虎其文,虽美而不彰。
躬行苟不逮,何必徒文章。
笃论竦真听,摛藻阐德光。
立言固所重,饰伪弃厥常。
安得华与实,内外无低昂。
羊质虎其文,虽美而不彰。
躬行苟不逮,何必徒文章。
笃论竦真听,摛藻阐德光。
立言固所重,饰伪弃厥常。
安得华与实,内外无低昂。
这首诗以“羊质虎文”为喻,探讨了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的关系。开篇“羊质虎其文,虽美而不彰”,形象地描绘了一只外表华丽但本质平庸的动物,强调了外在美与内在价值之间的矛盾。接着,“躬行苟不逮,何必徒文章”,指出空谈文章而无实际行动,是毫无意义的,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笃论竦真听,摛藻阐德光”,表达了对深入、真诚言论的推崇,以及通过文辞展现道德光辉的追求。这反映出作者对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同等重要的观点。“立言固所重,饰伪弃厥常”,进一步强调了言论的价值,反对虚伪的装饰,倡导回归真实与常态。
最后,“安得华与实,内外无低昂”,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强烈渴望,希望人们不仅在外在表现上追求美好,更能在内心深处坚守真实与高尚。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修养、言行一致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社会风气的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