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和山房十咏·其七》
《自和山房十咏·其七》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

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0)
翻译
凉风吹过,增添了清脆的吟唱,秋天已去,冬天接踵而至。
新的一轮季节轮回中,只有老禅师毫不在意,任由檐下的铃铛发出何种声音。
注释
萧萧:形容风声凄清。
风籁:风声,这里指自然的声音。
清吟:清脆的吟诵或歌唱。
令:命令、指示,这里指季节更替。
老禅:年长的禅师。
不管:不顾,不理会。
檐铎:檐下的铃铛。
何声:何种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禅意。"萧萧风籁助清吟",风声如同音乐伴随着诗人的吟咏,这里的"清吟"不仅指声音之清脆,更有心灵之澄明。"秋去冬来令又更",季节的变换是自然界永恒不息的循环,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不断更新。

而在这不断变化中,有一位老禅者,他"都不管",超然于世俗之外,对于檐铎之声(屋檐上风铃的声音)也任其自然,不加以评价或干预。这里体现了禅宗对于万物本性、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与人心世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境界,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和金功叟二首

两家诞日俱延客,长恨无缘笑语同。
辄奉明尊聊介寿,愿言百岁亦如翁。

(0)

和黄作霖董伯玉东山岭上及崇相沙头会饮二首

寒日传佳节,联鑣出近坰。
预忧宾骑散,欲驻日车停。
坐上人颓玉,灯前酒尽瓶。
但知修故事,三日不能醒。

(0)

和四歌钱塘思归韵

郁郁羇怀久欲东,故园何日割蒿蓬。
可堪世路尘缨缚,却使云山蕙帐空。
待价深藏非左计,汗颜为斲岂良工。
须知吕望严陵辈,亦是沧浪一钓翁。

(0)

和陶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东风才解冻,农事已开端。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颜。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获稻句,倍为公兴叹。

(0)

和王沣州喜雨

田父苦亢旱,伤心涕泗沱。
使君悯斯民,雩禜亦何多。
古庙舞群巫,袂属肩相摩。
密云自西郊,奈汝旱魃何。
天官感精诚,霹雳加谴诃。
遂协毕星好,一洗吾民痾。
顿觉田亩间,欢然声气和。
人生一饱足,宁复忧其他。
要当及丰年,对酒仍高歌。
只愁偃鼠腹,未醉颜已酡。

(0)

和叶性之喜十

去岁饥荒特异常,那知今日便丰穰。
田畴雨足经时润,院宇风生着处凉。
老去我方辞五斗,秋来谁解积千仓。
从今闾里无艰食,会见家家酒熟香。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