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杏三年实,种桃一载花。
花实固可乐,为农本桑麻。
功成不占地,改植常可誇。
要是农须学,作略自一家。
种杏三年实,种桃一载花。
花实固可乐,为农本桑麻。
功成不占地,改植常可誇。
要是农须学,作略自一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中的第一首,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农业种植的观察和感悟。诗中以种杏三年始见成果与种桃仅一年即开花为例,强调了耐心与长期坚持的重要性。诗人认为,虽然杏树的果实更能给人长久的快乐,但农业的根本在于种植桑麻,因为这些作物对社会经济更有长远意义。
"种杏三年实,种桃一载花",通过对比,突出了杏树的稳重和持久,而桃树则象征着快速成长和变化。接着,诗人指出"花实固可乐,为农本桑麻",强调了收获花朵和果实带来的喜悦,同时也点明了农事以种植桑麻为主,这是农耕文化的基础。
"功成不占地,改植常可誇",意思是说,好的农事方法不会占用过多的土地,而且可以不断改进,值得夸赞。最后两句"要是农须学,作略自一家",则是对农民的教诲,鼓励他们学习农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种植策略,形成自家独特的农作方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既有对农业实践的赞美,也包含了对农民智慧的期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农事的深入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