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眠三起总堪怜,榆火梨花忆禁烟。
荡子中园犹郁郁,怀人远道更绵绵。
最怜蹋臂深宫曲,何似章台走马年。
珍重留诗题旧带,花时重会洛城边。
三眠三起总堪怜,榆火梨花忆禁烟。
荡子中园犹郁郁,怀人远道更绵绵。
最怜蹋臂深宫曲,何似章台走马年。
珍重留诗题旧带,花时重会洛城边。
这首诗描绘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境遇的感慨。首句“三眠三起总堪怜”,以柳树的生长过程比喻人生经历的起伏变化,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眷恋与珍惜。接着,“榆火梨花忆禁烟”一句,通过榆木燃烧的火焰和梨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禁烟时节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往日情景的回忆。
“荡子中园犹郁郁,怀人远道更绵绵”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荡子”(游子)在中园的孤独与“怀人”的思念之情进行对比,凸显了离别之苦与相思之深。接下来,“最怜蹋臂深宫曲,何似章台走马年”则通过深宫与章台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快乐时光的向往,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珍重留诗题旧带,花时重会洛城边”两句,诗人希望在美好的春花时节,能再次相聚于洛阳城边,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珍惜。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柳树这一自然意象,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先生家住团风里,笭箵婆娑照江水。
年年欸乃洞庭滨,信口吟成槎上史。
泛泛兰舟一叶飞,西风吹入浔阳涘。
垂纶高挂洪塘鲨,投竿引出白沟鲔。
沧溟何处不烟波,扬子矶头舟可舣。
抱瓮丈人山下逢,开尊共话羲皇理。
天地为笼江海罛,渭渚严滩安足齿。
何况戋戋上谷骄,飘然返棹麻溪沚。
归来不脱旧时蓑,一夕乘槎弃如屣。
芦花自白峰自青,七十年来梦泡耳。
楚些一曲哀江头,思君不见悲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