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郊散秋色,层台结夕阴。
孤磬出丛薄,倦鸟投故林。
残霞落酒杯,微月照衣襟。
良朋式至止,临风谐赏心。
既蜡阮生屐,复为梁父吟。■然发长啸,天外有馀音。
四郊散秋色,层台结夕阴。
孤磬出丛薄,倦鸟投故林。
残霞落酒杯,微月照衣襟。
良朋式至止,临风谐赏心。
既蜡阮生屐,复为梁父吟。■然发长啸,天外有馀音。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傍晚的宁静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首句“四郊散秋色,层台结夕阴”以开阔的视野,勾勒出秋日黄昏的景象,四面郊野中弥漫着秋意,层层叠叠的高台笼罩在暮色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接着,“孤磬出丛薄,倦鸟投故林”两句,诗人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远处传来的一声声磬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与归巢的倦鸟形成呼应,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对美的追求。
“残霞落酒杯,微月照衣襟”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氛围,夕阳余晖洒入酒杯,增添了几分温暖与诗意;而微弱的月光洒在衣襟上,又为这场景添上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暗示了宴会中人物的情感状态,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气氛。
“良朋式至止,临风谐赏心”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面对自然美景,他们共享欢愉,心灵得到了共鸣。这种情感的交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生动。
最后,“既蜡阮生屐,复为梁父吟”引用了阮籍和诸葛亮的典故,阮籍以木屐行走,象征着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诸葛亮吟诵《梁父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这两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思考。
“■然发长啸,天外有馀音”以“■然”(此处可能为错字或省略)开头,表达了一种豁达与超脱的态度,诗人通过长啸释放内心的情感,似乎与天地间产生了某种共鸣,余音绕梁,久久不绝。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寓意着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情交往的深情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请君膝上弦,泠泠拂商羽。
古调凄凉那可闻,世情反覆宁堪数。
击剑狂歌浪自惊,平生肝胆向谁倾。
梁王宫阙随草蔓,绿池野树空蝉鸣。
五陵豪贵能相弃,知己悠悠竟谁是。
客舍乡书醉懒题,苍苔落叶门还闭。
以兹感激无所求,閒卧茅斋四壁秋。
西风笛里山阳泪,半夜灯前季子裘。
爱君长才世希有,乡县黉宫坐未久。
踏槐折桂应早期,白日青云两无负。
雁峰积翠高连延,乔木苍苍几百年。
君家正在雁峰下,此树正对湖山前。
知君爱客情偏重,春酒槽头百馀瓮。
积雨閒宵醉共眠,空林达曙惊残梦。
梦时曾向故园归,归见乡邻故旧稀。
伤心一二同袍友,问我飘零只布衣。
贫居敛迹甘自守,岂料天涯与君厚。
几日相思不见君,令人独坐空搔首。
《答马造士铎》【明·王恭】请君膝上弦,泠泠拂商羽。古调凄凉那可闻,世情反覆宁堪数。击剑狂歌浪自惊,平生肝胆向谁倾。梁王宫阙随草蔓,绿池野树空蝉鸣。五陵豪贵能相弃,知己悠悠竟谁是。客舍乡书醉懒题,苍苔落叶门还闭。以兹感激无所求,閒卧茅斋四壁秋。西风笛里山阳泪,半夜灯前季子裘。爱君长才世希有,乡县黉宫坐未久。踏槐折桂应早期,白日青云两无负。雁峰积翠高连延,乔木苍苍几百年。君家正在雁峰下,此树正对湖山前。知君爱客情偏重,春酒槽头百馀瓮。积雨閒宵醉共眠,空林达曙惊残梦。梦时曾向故园归,归见乡邻故旧稀。伤心一二同袍友,问我飘零只布衣。贫居敛迹甘自守,岂料天涯与君厚。几日相思不见君,令人独坐空搔首。
https://shici.929r.com/shici/XPM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