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日已远,魂魄入梦寐。
藜床委羸肌,拳足尚抱稚。
别久喜见君,倾倒平生意。
对君诵我诗,觉来莫省记。
形声日已远,魂魄入梦寐。
藜床委羸肌,拳足尚抱稚。
别久喜见君,倾倒平生意。
对君诵我诗,觉来莫省记。
这首明代朱浙的《挽后斋诗(其三)》描绘了一位诗人对亡者的深切怀念和情感寄托。诗中,诗人感叹与逝者形体虽隔遥远,但魂魄在梦中常相会,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描述自己躺在简陋的藜木床上,身体虚弱,但仍紧抱着孩子的形象,体现出他对家庭的牵挂和对生活的执着。
在梦中与亡者重逢,诗人欣喜异常,倾诉着平生的心愿和对亡者的感情。然而,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无法清晰记得梦境中的对话,这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也暗示了他对亡者记忆的深刻和难以忘怀。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和生活中的孤寂,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无尽哀思。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磐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还相寻,西楼下夕阴。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关柳色深。
夜闲须尽醉,莫负百年心。
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