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侯肆于文,为弟作佳传。
浮生谢满壑,至行出瞑眩。
鬼神使果有,夭寿各无恨。
吾特忧其无,有之复何患。
陈侯肆于文,为弟作佳传。
浮生谢满壑,至行出瞑眩。
鬼神使果有,夭寿各无恨。
吾特忧其无,有之复何患。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孝胥所作,题为《桐城陈镜潭求题其弟琴甫事略》。诗中,诗人赞扬了陈侯(可能是陈镜潭)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特别提到他为弟弟琴甫撰写的事略,展现了深厚的手足之情和对弟弟高尚品行的肯定。"浮生谢满壑"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如流水般流逝,而"至行出瞑眩"则赞美了琴甫的卓越品德能使人精神振奋。诗人进一步认为,如果鬼神真的存在,那么无论是长寿还是短命,都能因为这种美德而无遗憾。最后,诗人担忧的是陈弟的美德可能并未被世人充分认识,而非其寿命长短,表达了对陈弟才华被忽视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富有哲理。
山转龙泓一径深,岚烟吹润扑衣巾。
松萝掩映似无路,猿鸟往来如有人。
讲石尚存天宝字,御梅尝识建炎春。
城中遮日空西望,自与长安隔两尘。
壮东南形胜,淮吐浪、海吞潮。
记此日江都,锦帆巡幸,汴水迢遥。
迷楼故应不见,琼花、底事也香消。
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谁能十万更缠腰。
鹤驭尽飘飘。正绣陌珠帘,红灯闹影,三五良宵。
春风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
二十四桥明月,玉人何处吹箫。
决烈修真,殷勤办道,万缘识破皆空。
太虚鼎内,默默养和冲。
一颗灵珠灿烂,光辉似、月射千峰。
长春景,五云台上,芝草吐香风。
这些微妙理,有缘端的,千里相逢。
纤尘不染,清净是真功。
日用头头不昧,超生灭、法界难笼。
还能此,逍遥自在,处处是仙宫。
野堂花老。槛外幽香度。绿影沉沉映窗户。
任从他、日转西郊,且闲看、云生南浦。
见隐隐遥岭接天青,又石齿分泉,迸珠飞雨。
丹丘咫尺,几个人回顾。鼷鼠穿窬岂足数。
假直饶、绮陌长游,争似向、烟岚深处。
枕万壑云霞乐平生,便不胜红尘,点染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