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苑秋高望不穷,主家台榭苑墙东。
凭阑暝入千峰雨,对酒寒生万木风。
画角声残龙塞远,玉箫曲断凤楼空。
先朝邸第多零落,鲁馆依然气色中。
蓟苑秋高望不穷,主家台榭苑墙东。
凭阑暝入千峰雨,对酒寒生万木风。
画角声残龙塞远,玉箫曲断凤楼空。
先朝邸第多零落,鲁馆依然气色中。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在谢都尉林亭中与诸丈一同饮酒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的交融。
首联“蓟苑秋高望不穷,主家台榭苑墙东”,开篇即以“蓟苑”点明地点,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视野开阔,远处的主家台榭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凭阑暝入千峰雨,对酒寒生万木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倚靠栏杆,暮色中细雨蒙蒙,与友人对坐饮酒时感受到的寒意,以及风吹过万木带来的凉爽,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渲染出秋日特有的清冷与静谧。
颈联“画角声残龙塞远,玉箫曲断凤楼空”,转而描写远处传来的画角之声,似乎在诉说着边塞的遥远与苍凉,与之相对的是凤楼中玉箫曲终后的空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尾联“先朝邸第多零落,鲁馆依然气色中”,将视角拉回现实,感叹往昔皇族府邸的繁华已成过往,唯有眼前鲁馆尚存,透露出一种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当下景象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历史变迁的深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