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九龙岑。断碣残碑秋草深。
飘渺诗魂招不得,黄昏。冷月苍凉山鬼吟。
好句怕飘零。肯付秦灰荡夕曛。
卜得埋愁三尺地,孤坟。十丈灵光透碧云。
遥望九龙岑。断碣残碑秋草深。
飘渺诗魂招不得,黄昏。冷月苍凉山鬼吟。
好句怕飘零。肯付秦灰荡夕曛。
卜得埋愁三尺地,孤坟。十丈灵光透碧云。
这首《南乡子·题梁溪诗冢图》是清代词人李佩金的作品,通过对九龙岑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遥望九龙岑",开篇即以远眺的视角,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陵景象,暗示着诗人的怀古之情。
"断碣残碑秋草深"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衰败与寂寥,秋草丛生,碑碣残破,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飘渺诗魂招不得"表达了对逝去诗人才华的追忆和惋惜,诗人试图召唤那已消散的诗魂,却只能在黄昏时分感受到冷月苍凉的山鬼吟唱,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好句怕飘零",词人感叹那些优美的诗句可能随着岁月流逝而散失,流露出对文学遗产的珍视。"肯付秦灰荡夕曛",这里的"秦灰"暗指历史的尘埃,表达出对诗篇能否长久流传的忧虑。"卜得埋愁三尺地,孤坟"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哀思,将情感寄托于诗人的孤独坟茔。
最后两句"十丈灵光透碧云",以奇特的想象收束全词,将诗人的精神寄托升华为超越世俗的灵光,穿透云霄,象征着诗人对诗歌艺术永恒价值的坚信。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诗人及其作品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文学价值的深深敬仰。
心浮易动,熟景难忘。驱驰镇日忙忙。
已过中年,有若日暮之光。
恰如残灯怕晓,似风飘、败叶凋黄。
最苦处,叹星移物换,人被无常。
识破寻归出路,向玄门恳切,讨论仙方。
付汝亲传,宁心静室消详。
拟拭冰台莹彻,现神光、混入灵阳。
圆明显得,长生久视,永劫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