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南陵息亭蕖阁》
《寄题南陵息亭蕖阁》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竹里有清馆,寺中多藕花。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

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

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língtíng
sòng / méiyáochén

zhúyǒuqīngguǎnzhōngduōǒuhuā

guāng穿chuānànjiǎoshuǐyǐngshèyán

zhùxuéfēngguīxiǎngtánhuǒguò

zhīmínsòngjiǔfèijīnshā

翻译
竹林深处有座清净的馆舍,寺庙里开满了荷花。
阳光穿透湖岸,水光映照在屋檐上。
蜜蜂从柱子的孔洞中飞回,发出嗡嗡声,炉火在香檀木上跳跃,照亮了凹陷处。
已经知道百姓的争端平息,滤酒时连手巾和纱布都显得珍贵。
注释
竹里:竹林深处。
清馆:清净的馆舍。
寺中:寺庙里。
藕花:荷花。
日光:阳光。
穿:穿透。
岸脚:湖岸。
檐牙:屋檐。
柱穴:柱子的孔洞。
蜂归响:蜜蜂的嗡鸣声。
炉檀:炉火上的香檀木。
窊:凹陷处。
民讼:百姓的争端。
息:平息。
漉酒:滤酒。
费巾纱:显得珍贵的手巾和纱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南陵息亭蕖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夏日景象。首句“竹里有清馆”,点出环境的宁静,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座清凉的馆舍。次句“寺中多藕花”则暗示了此地为佛寺,荷花盛开,增添了寺内的生机和美感。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两句,通过光影的描绘,展现出阳光透过竹林洒在岸边,又反射到屋檐的动态画面,富有空间感。接下来,“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生活的细节,柱子上的蜂窝回荡着蜜蜂归巢的声音,檀香燃烧的火光在凹陷处跳跃,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宁的欣慰,因为知道民间的纷争已经平息,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滤酒的闲适生活,甚至擦拭巾纱的动作都显得轻松自在。整首诗以景写情,寓含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宁静的期盼。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二十七

道至无难,惟嫌拣择。混俗通真,骑声盖色。

近在口皮边,远过河沙国。慈明揭示,借鬼画桃符。

雪窦标题,去猊悬白泽。

一见便见,迅雷陶壁奋飞梭。

拟议寻思,逆浪禹门遭点额。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二十五

复见天地心,举世皆知有。

山意冲寒欲放梅,岸容待腊将舒柳。

惟有拄杖子,黑粼皴,元依旧。

受霜冻不枯,遇阳和不秀。壁角落头,块然拙守。

终日谈玄口不开,喷嚏也成狮子吼。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九十五

撮药场中验作家,一枝手髂两条蛇。

刘寄奴草虽灵验,已是遭它毒口来。

(0)

为陈伯任题沙亭谒墓图

尚能归骨葬青山,再度浮湘誓不还。

衔痛岂知天地改,作僧犹使姓名删。

衣冠想象遗容外,冢墓萧条乱石间。

地下剑南勤祭告,使君劳念到殷顽。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七

花锦蝶翻红,柳烟莺织晓。

曾不动机丝,夺尽春工巧。玄中玄,妙中妙。

三世诸佛觑不破,历代祖师穷不到。

穷得到,寒食清明,家家拜扫。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三

人间万斛金莲,竞赏元宵佳节。

法华彻骨贫穷,斗胜不如斗劣。

室内一盏灯,灿灿心花发。

不夜光明照古今,见得分明,眼里重添屑。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