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有清馆,寺中多藕花。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
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
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
竹里有清馆,寺中多藕花。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
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
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南陵息亭蕖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夏日景象。首句“竹里有清馆”,点出环境的宁静,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座清凉的馆舍。次句“寺中多藕花”则暗示了此地为佛寺,荷花盛开,增添了寺内的生机和美感。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两句,通过光影的描绘,展现出阳光透过竹林洒在岸边,又反射到屋檐的动态画面,富有空间感。接下来,“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生活的细节,柱子上的蜂窝回荡着蜜蜂归巢的声音,檀香燃烧的火光在凹陷处跳跃,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宁的欣慰,因为知道民间的纷争已经平息,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滤酒的闲适生活,甚至擦拭巾纱的动作都显得轻松自在。整首诗以景写情,寓含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宁静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