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黄源岭》
《过黄源岭》全文
宋 / 陈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此是辞家第几程,道由剑岭出峥嵘。

上穿密霭闻天语,下领浮云作雨行。

千仞直从人面起,一尘不向马蹄生。

虽惭仁智粗知乐,憩听疏松夹水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huángyuánlǐng
sòng / chén

shìjiāchéngdàoyóujiànlǐngchūzhēngróng

shàng穿chuānǎiwéntiānxiàlǐngyúnzuòxíng

qiānrènzhícóngrénmiànchénxiàngshēng

suīcánrénzhìzhītīngshūsōngjiáshuǐshēng

翻译
这是离家多少路程了,道路从剑岭出发,地形险峻。
向上穿过浓密的云雾仿佛听到天籁之音,向下引领着浮云如同行走在雨中。
山势陡峭直插云霄,仿佛从人脸般升起,连一粒尘土也不沾染马蹄。
虽然我惭愧自己只是粗略地了解仁者智者的乐趣,但还是喜欢在这里休息,倾听稀疏松树夹杂着流水的声音。
注释
辞家:离开家乡。
剑岭:地名,可能指某个险峻的山脉。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奇特。
密霭:浓密的云雾。
天语:比喻天籁般的自然声音。
浮云:飘忽的云朵。
千仞:极言山高。
仁智:指有仁爱智慧的人。
憩听:休息时聆听。
疏松:稀疏的松树。
水声:流水的声音。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陈宓的《过黄源岭》描绘了旅途中翻越险峻山岭的景象。首句“此是辞家第几程”表达了诗人离家远行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道由剑岭出峥嵘”则写出山路的险峻和壮丽。接下来的两句“上穿密霭闻天语,下领浮云作雨行”,通过描绘云雾缭绕、仿佛能听到天籁之音以及如云般飘逸的行进,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诗人超然的心境。

“千仞直从人面起,一尘不向马蹄生”运用夸张手法,写山势陡峭,如同从人的脸庞直插云霄,尘土不染马蹄,突显了环境的清幽和行进的艰难。最后两句“虽惭仁智粗知乐,憩听疏松夹水声”,诗人虽然谦称自己只是粗略领略到乐趣,但仍沉醉于沿途的宁静,享受着山水间的片刻休息,倾听松涛与流水声,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深深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源岭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作者介绍

陈宓
朝代:宋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句·其五

言前体道乾坤窄,笔下搜吟海岳枯。

(0)

维摩居士赞·其一

诈病从来不可医,文殊特为下针锥。

事褫一啄长三尺,问著依前似鼓槌。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五十三

达磨西来,添盐减酱。后代儿孙,千般万样。

谁信棋盘石,元在凌霄上。

山僧恁么道,已是龟毛长数丈。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五十七

万籁沉沉,孤月团团。

叶零零兮山瘦,风萧萧兮夜寒,不知谁共倚栏干。

(0)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十五

客从远方来,遗我径寸璧。

中有四个字,不必重拈出。

(0)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四十二

正觉山前,双林树下。弄假像真,弄真像假。

临风哮吼戴嵩牛,顾影嘶鸣韩干马。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