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同出守,星鬓各萧萧。
蹊李伐不食,原禽行自摇。
棹前饶沸浪,蓬处但惊飙。
素愿山林隐,公乎不在招。
前时同出守,星鬓各萧萧。
蹊李伐不食,原禽行自摇。
棹前饶沸浪,蓬处但惊飙。
素愿山林隐,公乎不在招。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隐逸理想的抒情之作。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心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前时同出守,星鬓各萧萧" 一句描绘了一种共同度过时光的情景,其中“星鬓”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界中植物随风摇曳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蹊李伐不食,原禽行自摇"则是表现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尽管有果实可食,却选择不食,反而是野禽自由漫步,显露了对自然生存状态的向往。
"棹前饶沸浪,蓬处但惊飙"更进一步描绘出诗人面对狂风巨浪时的平静心态,只是在荒芜之地偶尔被突如其来的飓风所惊扰。这里的“棹”和“蓬”都是野外自然环境中的元素,增添了一份粗犷与自由。
最后"素愿山林隐,公乎不在招"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明了他更愿意选择远离尘世的山林生活,这里的“素愿”表现出一种纯粹而坚定的愿望,而“公乎不在招”则是在强调这种愿望并非是对外界的召唤或期盼,而是一种自发的选择。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无限憧憬。
长河悠悠去无极,百龄同此可叹息。
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
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
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
君今得意厌粱肉,岂复念我贫贱时。
海风萧萧天雨霜,穷愁独坐夜何长。
驱车旧忆太行险,始知游子悲故乡。
美人相思隔天阙,长望云端不可越。
手持琅玕欲有赠,爱而不见心断绝。
南山峨峨白石烂,碧海之波浩漫漫。
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
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
古路无人迹,新霞吐石棱。
终居将尔叟,一一共余登。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
饭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杞榰酒瓮,鹤虱落琴床。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欲上千级阁,问天三四言。
未尺数十登,心目风浪翻。
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
却流至旧手,傍掣犹欲奔。
老病但自悲,古蠹木万痕。
老力安可夸,秋海萍一根。
孤叟何所归,昼眼如黄昏。
常恐失好步,入彼市井门。
结僧为亲情,策竹为子孙。
此诚徒切切,此意空存存。
一寸地上语,高天何由闻。
劝尔勤耕田,盈尔仓中粟。
劝尔伐桑株,减尔身上服。
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绿。
狂飙一入林,万叶不著木。
青春如不耕,何以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