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渊明归来图》
《题渊明归来图》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人以心役形,方寸有所主。

陋巷足箪瓢,外物肯妄取。

心或为形役,饥肠内煎煮。

未必得鼎食,汤镬已烹汝。

渊明归去来,妙甚第三语。

自形役自心,何乃浪自苦。

此理一以悟,公相亦粪土。

而况折我腰,不过米斗五。

昨非谢督邮,今是睇衡宇。

易有不远复,艮曰止其所。

圣之清若和,高风夷惠伍。

懦立薄夫敦,仰止迈终古。

(0)
翻译
人们的心被形体所驱使,内心有所主宰。
即使住在简陋小巷,也能满足于粗茶淡饭,不随便贪求外物。
心如果被形体牵累,饥饿时内心备受煎熬。
不一定能享受丰盛美食,反而可能因贫困受烹煮。
陶渊明的‘归去来’,这第三个字蕴含深意。
既然自己身心受役,为何还要自我折磨。
一旦领悟这个道理,权贵也如同粪土。
更何况,贫穷只使我弯腰,只需五斗米就足够。
从前我并非督邮那样的官职,如今只是欣赏自家的小屋。
《易经》中说,事情不会长久不变,艮卦象征停止在适当的位置。
圣人的清高如同和谐,高尚的品格与平易近人的风范同行。
软弱的人需要敦厚的支撑,仰望高尚始终如一。
注释
心:内心。
形:形体。
主:主宰。
陋巷:简陋小巷。
箪瓢:粗茶淡饭。
妄取:随便贪求。
形役:被形体牵累。
煎煮:煎熬。
鼎食:丰盛美食。
汤镬:贫困。
渊明归去来:陶渊明的归隐之意。
浪自苦:自我折磨。
公相:权贵。
粪土:如同粪土。
折我腰:使我贫困。
米斗五:五斗米。
督邮:古代地方官员。
衡宇:自家小屋。
易有不远复:《易经》中的变化原理。
艮曰止其所:艮卦的停止原则。
清若和:清高如同和谐。
高风:高尚的品格。
夷惠伍:平易近人的风范。
懦立薄夫敦:软弱的人需要敦厚。
仰止:仰望。
迈终古:超越古今。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题渊明归来图》。诗中通过对道德经“心以役形,形以役心”理念的阐释,表达了作者对于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首先,“人以心役形,方寸有所主。陋巷足箪瓢,外物肯妄取。”这两句强调了内心的自律与选择,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接着,“心或为形役,饥肠内煎煮。未必得鼎食,汤镬已烹汝。”则描绘了一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即便在饥饿交迫的情况下,也不愿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去追逐外物。

“渊明归去来,妙甚第三语。自形役自心,何乃浪自苦。”这两句中,“渊明”指的是东晋的高士嵇康(字渊明),他辞官归隐的故事在这里被引用,以表达一种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而“第三语”则可能是对《庄子》中“吾尝终日而不见,非天地也,而吾与之为一也”的思想的一种呼应,即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自苦。

最后,“此理一以悟,公相亦粪土。而况折我腰,不过米斗五。昨非谢督邮,今是睇衡宇。”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接受与顺应。

整首诗通过对渊明归隐生活的描绘和赞美,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在平静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和千家诗六十首·其四十三山居夏日

绿满柴扉日更长,天心彻底一方塘。

闲来独向清风立,始觉荷花送远香。

(0)

雨游石鼓书院

合江亭外雨丝丝,地胜难逢似有期。

三哲庙深丛桂老,二翁碑古小山奇。

云屯两岸螭头现,江抱孤城燕尾岐。

乘兴不辞酬地主,野烟沙树远徵诗。

(0)

效行行重行行

昔与君别离,杨柳绿依依。

今我来相思,雨雪已霏霏。

岁月易如驰,音书一何稀。

相隔万馀里,何从知音徽。

朝愁南浦云,暮惊孤雁飞。

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

中夜起踯躅,自屋霜四围。

芳年度华月,良人归不归。

(0)

警世七律四则·其一

前人田地后人收,命里无财莫强求。

有事不如无事好,出门欢喜入门愁。

常将冷眼看螃蟹,莫替儿孙作马牛。

一个铜钱四两福,谁人肯向死前休。

(0)

西陵望

西陵终日望,不见有归桡。

欲去犹回首,寒江起暮潮。

(0)

冬宿别业

移榻三冬暮,联床半夜寒。

不眠霜瓦晓,细语壁灯残。

雁泽栖何定,鸰原且自宽。

鸿飞非所羡,聊托一枝安。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