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衡门黄叶新,频来二子转相亲。
名从海内推词伯,游岂燕中傍酒人。
苜蓿堪娱吾且老,茅柴能饮未辞贫。
独怜此会今稀少,南北风烟易怆神。
秋尽衡门黄叶新,频来二子转相亲。
名从海内推词伯,游岂燕中傍酒人。
苜蓿堪娱吾且老,茅柴能饮未辞贫。
独怜此会今稀少,南北风烟易怆神。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衡门内外黄叶纷飞的景象,诗人以“秋尽”开篇,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频来二子转相亲”,点出了两位友人的频繁造访,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日益亲近,透露出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情感。
“名从海内推词伯”,赞扬了这两位友人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声望,暗示他们的才华横溢,被广泛推崇。“游岂燕中傍酒人”,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两位友人不同于那些只知饮酒游乐之人,他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提升。
“苜蓿堪娱吾且老,茅柴能饮未辞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即使生活清贫,有朋友相伴,也能找到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里运用了苜蓿和茅柴这样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简朴的生活场景。
最后,“独怜此会今稀少,南北风烟易怆神”,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相聚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相聚不易的感慨。南北风烟,既指地理上的距离,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