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罗汉树,魁梧迥不群。
死心虽灭火,直气尚凌云。
空得浑无物,中能著数君。
非同木居士,题号涉功勋。
岭上罗汉树,魁梧迥不群。
死心虽灭火,直气尚凌云。
空得浑无物,中能著数君。
非同木居士,题号涉功勋。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独特而庄严的罗汉树,它屹立于山岭之上,其形态高大,与众不同。诗人以“岭上罗汉树”开篇,巧妙地将树与佛教中的罗汉形象相联系,赋予了树木以神圣之感。
接着,“魁梧迥不群”一句,通过“魁梧”二字,生动地刻画出罗汉树的雄伟姿态,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非凡之处。“死心虽灭火,直气尚凌云”,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死心”比喻树木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保持着坚强的生命力;“直气尚凌云”则表达了树木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对风雨,也依然挺立云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空得浑无物,中能著数君”,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罗汉树的内在精神世界。在诗人看来,这棵树虽然外表看似空无一物,但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如同一位深谙人生哲理的智者,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这里,“著数君”可能是指树木能够承载和传递某种智慧或力量。
最后,“非同木居士,题号涉功勋”,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这株罗汉树的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木居士(佛教中的一种修行者),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更具有超越物质、象征精神追求和智慧传承的意义。这里的“题号涉功勋”,或许暗指这棵树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某种精神象征或历史功绩的载体。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罗汉树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更深入探讨了其象征意义,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启示作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树木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人道庄周梦蝴蝶,我言蝴蝶梦庄周。
庄周解飞蝶解语,说向蝴蝶应点头。
修辞斋中子巩子,年少诗狂狂到底。
蹇驴破帽衡达官,白眼清谈对余子。
东莱一翁印斯人,世人皆憎翁不嗔。
为渠落笔三大字,政自不妨诗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