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匏庵实录馆同人摄影偶志之作》
《次韵和匏庵实录馆同人摄影偶志之作》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孤臣无分再瞻天,晚直瀛台辄泫然。

复土何年稽一哭?紬书终老息诸缘。

看看兴庆班馀几,历历开元事满前。

他日梦华各成录,能忘此会玉堂仙?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陈宝琛所作,名为《次韵和匏庵实录馆同人摄影偶志之作》。陈宝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

首联“孤臣无分再瞻天,晚直瀛台辄泫然”,诗人以“孤臣”自喻,暗示自己作为臣子,无法再得到君王的垂顾,只能在晚年时分,独自在瀛台(可能指皇宫中的某处)流露出哀伤的情绪。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隐含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颔联“复土何年稽一哭?紬书终老息诸缘”,“复土”可能是指恢复故土,但此处更可能暗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稽一哭”则表达了对过去事件的深切哀悼。而“紬书终老”意味着诗人将一生致力于整理历史文献,直至生命终结,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执着与热爱。最后,“息诸缘”则可能象征着放下一切杂念,专注于历史研究。

颈联“看看兴庆班馀几,历历开元事满前”,“兴庆班”可能指的是兴庆宫,此处可能是在说历史上的兴衰更替,而“开元事”则是指唐朝开元盛世的往事。这两句诗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以及对往昔辉煌的追忆。

尾联“他日梦华各成录,能忘此会玉堂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想象。他认为,即使在未来的梦境中,历史的繁华与美好仍能被记录下来,如同在玉堂仙(可能指皇宫或文人雅集之地)的聚会一样,充满了诗意与文化的氛围。这既是对历史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一种期许。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厚感情和对文化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山栖·其二

万仞巉岩插碧峰,当轩云树碧丛丛。

夕阳西下湖光白,一棹歌声钓晚风。

(0)

癸亥元日试笔

又从海国度王正,物态熙荣协气生。

隔岁梅花香笔格,先春小雨拂帘旌。

闭门索句无多事,把酒听莺第一声。

雨载萧閒尘俗外,可知懒癖是天成。

(0)

拟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

薰晷倦山行,屐齿劳渐歇。

鼓楫凌沧洲,万态时灭没。

澄镜豁双眸,遥峰渺一发。

风饱帆叶轻,水肥石华发。

朗咏游仙诗,酣娱浴佛月。

东望及三山,南流通百岳。

因兹向若惊,悟彼地维阙。

尘境本芥杯,世荣亦芒忽。

但任虚舟心,回帆鼓偶伐。

(0)

台郡水多咸余用泰西法招匠凿自来水井铁管下五十丈不得水

泰西成法细搜求,一喝何难倒逆流。

岂是汲深虞绠短,故教活水阻源头。

(0)

遣家人送二侄柩渡海归诗以志悲

三年海外身,就木已一载。

旅殡良可悲,况复阻巨海。

汝来我是偕,汝归我独在。

来归无差殊,月日闇相待。

肠脑汝正盛,齿发我渐改。

无年为谁恸,远宦只自悔。

彭殇理一致,达者得无乃。

雪涕奚所从,含酸诉真宰。

(0)

翁孝子歌

竹城孝子年十五,萱闱早逝依慈父。

慈父齿衰病在床,孝子侍疾不知苦。

剖肝合药总无灵,刲股调羹那得愈。

孝子愀然有所思,此身肤发亲所遗。

安得将身分疾痛,亲急不救何用儿。

抽刀断指指血湿,染血书词气呜唈。

巫阳有召儿请行,露祷告天天亦泣。

果然天意鉴微诚,勿药俄教庆再生。

从此春葱与冬笋,好将甘旨代参苓。

堂上白头朝舞綵,灯前黄卷夜传经。

百年椿寿方长祝,一朝风树悲乔木。

无知鬼伯果何仇,有恨苍穹胡太酷。

病躯力疾觅佳城,历遍荒山入深谷。

那堪哀毁瘦于柴,更阅冰霜劳似毂。

泷冈表后更伤情,一恸吾亲不再生。

分付细君今苦汝,长寻阿父入幽冥。

马鬣封深疑有路,杜鹃血尽更无声。

呼天少妇更堪怜,减算还求代所天。

那识天哀孝子志,许随定省到黄泉。

由来至性感行路,孝行况能昌厥后。

即今哲嗣述遗徽,呜咽语终泪如注。

濡泪为诗告后人,雏鸦啼答枫林暮。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