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在掌握,一失永难寻。
岂不求成道,谁其办苦心。
待时花结果,著力杵磨针。
何幸忘年去,能鸣治世音。
玄珠在掌握,一失永难寻。
岂不求成道,谁其办苦心。
待时花结果,著力杵磨针。
何幸忘年去,能鸣治世音。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吕肖卿讲学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玄珠”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修道成仙的渴望与追求,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不懈怠力的坚持。
"玄珠在掌握,一失永难寻。岂不求成道,谁其办苦心。"
这两句诗意在于珍惜手中的宝贵机会,因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次得到。这正是作者对于修炼成仙的迫切愿望,以及对此过程中所需承受的艰辛和困苦的深刻认识。
"待时花结果,著力杵磨针。"
诗人通过“待时花结果”暗示等待时机成熟,而“著力杵磨针”则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懈怠努力和坚持。
"何幸忘年去,能鸣治世音。"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忘年去”意味着超越时间的限制,而“能鸣治世音”则是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发出改变世界的声音,实现心中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态度。
明月满庭幽,照我紫绮裘。
携手步明月,举白交相浮。
歌声浩无倪,飒飒松桂秋。
情随玉山倒,兴逐银河流。
五君顾我笑,真成鹏鴳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