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亘九地,日月丽九旻。
明者必有本,流者必有源。
一极肇万有,至理无馀言。
行人望逆旅,所觊一榻温。
黄昏幸即次,遽欲隳乃垣。
以彼虫鼠智,妄启般倕门。
高言视一世,举目皆童昏。
六籍炳明训,灵扃俨威神。
十室且忠信,寰中岂无人。
谁欤仗三尺,屏此魑魅群。
江河亘九地,日月丽九旻。
明者必有本,流者必有源。
一极肇万有,至理无馀言。
行人望逆旅,所觊一榻温。
黄昏幸即次,遽欲隳乃垣。
以彼虫鼠智,妄启般倕门。
高言视一世,举目皆童昏。
六籍炳明训,灵扃俨威神。
十室且忠信,寰中岂无人。
谁欤仗三尺,屏此魑魅群。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寓感四首(其三)》以江河日月为起兴,寓意深远。诗的前两句“江河亘九地,日月丽九旻”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根源和秩序。接下来,“明者必有本,流者必有源”强调事物的本质和根源性,暗示智慧和道德的源头。
“一极肇万有,至理无馀言”进一步阐述宇宙的创生原理和至高的道理,无需多言即可理解。诗人以“行人望逆旅,所觊一榻温”表达人生的旅途之中,人们寻求的是基本的温暖和关怀。
然而,后半部分转向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黄昏幸即次,遽欲隳乃垣”批评那些急功近利、破坏规矩的行为。诗人警告说,即使小人逞一时之智,也无法撼动正义的大门。“高言视一世,举目皆童昏”揭示了伪善者的虚伪和世风的浑浊。
最后,“六籍炳明训,灵扃俨威神”呼吁回归经典教诲,保持敬畏之心,因为即使在混乱中,仍有忠诚与信义存在。“十室且忠信,寰中岂无人”表达对人间正气的期待,坚信世间不乏坚守道义之人。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公正和真理的坚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立场。
稻梁异色菽豆黄,大车小担来村庄。
骈肩侧立官道旁,颁斌笑语争输将。
旧逋官税今并偿,归家盎缶犹余粮。
田家一饱如小康,乐岁之乐殊未央。
感怀忽说去年荒,曩者霖潦成水乡。
县官议赈急发仓,妻子啜泣犹啮糠。
入城逡巡乞一浆,辘轳中道回饥肠。
今年收获可补疮,又恐谷贱为农伤。
吾侪饥饱仰雨旸,篝车之愿那可常。
安得城门年年输入千万箱,不以菜色登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