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天荒著此翁,栖迟东海叹飘蓬。
千秋著作留梧碧,一代须眉记豆红。
剩水残山空渺渺,白杨衰草自丛丛。
多情最是溪桥柳,摇漾千丝落照中。
地老天荒著此翁,栖迟东海叹飘蓬。
千秋著作留梧碧,一代须眉记豆红。
剩水残山空渺渺,白杨衰草自丛丛。
多情最是溪桥柳,摇漾千丝落照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东海边的红豆庄中栖息,感叹着如同浮萍般的生活。诗人通过“地老天荒著此翁”开篇,巧妙地将老翁置于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宏大背景之下,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着,“栖迟东海叹飘蓬”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老翁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千秋著作留梧碧,一代须眉记豆红”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老翁留下了千年的著作,犹如梧桐树上的碧绿,另一方面则以“一代须眉记豆红”暗示老翁的名声和影响力如同红豆一般,被后人铭记。这里不仅赞扬了老翁的文学成就,也暗含了对他的品德和精神风貌的高度评价。
“剩水残山空渺渺,白杨衰草自丛丛”描绘了一幅凄凉的自然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老翁晚年生活的孤寂与落寞。而“多情最是溪桥柳,摇漾千丝落照中”则以柳树的多情,反衬出老翁内心的丰富情感,即使在夕阳西下、万物凋零之时,老翁的情感依旧如柳枝般摇曳生姿,充满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老翁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老翁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老翁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对老翁才华与品德的崇高敬意。
闭门七日雪,高卧师袁安。
忽闻剥啄声,良友扣我关。
整衣出迎客,下马先解鞍。
连朝隔言笑,相见各破颜。
中堂共劳苦,拨炉火始殷。
雪光与月色,缟素侵檐端。
天风肆老饕,严威凛相干。
呼童热酒浆,解此重围寒。
百觞末足多,引满催放乾。
诗豪与酒圣,逸兴高如山。
白战将夜分,馀勇犹未阑。
仆子不解事,催归语澜翻。
人生类飘萍,百年良会难。
分携莫匆匆,小立且盘桓。
记取今宵别,马前月团团。
城乌啼严霜,江天正微曙。
眷我同心友,五马驾行路。
冠盖出城西,分携惜勿遽。
殷勤一尊酒,不作游子姁。
朝家重牧守,蕲在邦本固。
子行宠专城,何以答宸虑。
三衢兵寇馀,疮痍已沈痼。
情如失母慈,呱呱渴乳哺。
又如久旱苗,旦夕望膏露。
丈夫分许国,经济乃平素。
况我知子心,不在温饱故。
行矣宜勉旃,三事是濩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