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
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
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
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
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
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
试语宠辱事,寒灰久无烟。
紫芝出涧底,元木生岩巅。
心随麋鹿远,迹与鸥鸟闲。
我愿从之游,朝夕同悠然。
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
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
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
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
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
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
试语宠辱事,寒灰久无烟。
紫芝出涧底,元木生岩巅。
心随麋鹿远,迹与鸥鸟闲。
我愿从之游,朝夕同悠然。
这首清代诗人李世熊的《和陶归园田(其一)》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理想。首句“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表达了对古代隐士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敬仰。接下来,“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执着和忘却世俗岁月的决心。
“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运用比喻,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社会束缚的挣脱,如同鱼儿摆脱深水的困扰。回归田园后,“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无争精神的向往。
“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超脱。与朋友“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体现出友情的纯粹和对朴素生活的享受。
“试语宠辱事,寒灰久无烟”以“寒灰”象征心如死灰,不为外界荣辱所动。诗人进一步借“紫芝出涧底,元木生岩巅”表达自己追求自然、超凡脱俗的心境。
最后,“心随麋鹿远,迹与鸥鸟闲”直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如麋鹿般自由,行迹如鸥鸟般闲适。结尾“我愿从之游,朝夕同悠然”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这种理想生活,与之相伴,共享那份悠然自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千岩矗空蒙,一水还葱蒨。
寺从驯虎立,山作盘龙转。
嗟予千里来,适此十年愿。
初拿莲叶舟,误逐桃花片。
重携九节筇,上尽百结线。
阴崖滴翠寒,竹韵含风战。
树色争烟霏,泓甃靡旱暵。
载窥窣堵尖,平视苍铬变。
楼阁撑山光,城郭瞰波面。
未觉髀肉酸,先苦银海眩。
晚寻小溪曲,更得何山便。
平畴翠浪涌,返照金色现。
回首笑月亭,消息真已荐。
二年白玉堂,挥翰供贴子。
风生起草台,墨照澄心纸。
三年文昌省,拜赐近天咫。
红蓼朌御盘,金幡袅宫蕊。
晚为日南客,环堵隐鸟几。
朝来闻击鼓,土牛出炉市。
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
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