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犹薄宦,疏广已遗荣。
无复周王猎,谁钦钓渭名。
余亦武夷去,探玄学久生。
逢君五湖畔,北眺有馀情。
邴原犹薄宦,疏广已遗荣。
无复周王猎,谁钦钓渭名。
余亦武夷去,探玄学久生。
逢君五湖畔,北眺有馀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邴原、疏广与周穆王、姜太公,以及诗人自己与友人的交往,展现了对古代贤士风范的追慕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邴原犹薄宦,疏广已遗荣”,以邴原和疏广为例,表达了对他们在官场中的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赞赏。邴原虽在官场,但保持了内心的清贫与淡泊;疏广则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隐退,享受精神的自由与宁静。
颔联“无复周王猎,谁钦钓渭名”,将话题转向历史,通过周穆王的狩猎与姜太公的钓鱼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对古代贤士追求理想、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的敬仰。周穆王的狩猎象征着权力与欲望的追逐,而姜太公的钓鱼则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颈联“余亦武夷去,探玄学久生”,诗人自述,表示自己也像古代贤士一样,追求精神上的探索与修行,渴望在武夷山这样的圣地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体现了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执着。
尾联“逢君五湖畔,北眺有馀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五湖畔相遇的情景,通过北眺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惜。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自我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友情、自然之美的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理想的双重追求。
君不见眼前病癖无全人,又不见杏林种雨年年新。
岂如梁君小试医国手,飘飘捧檄行青春。
行行东向庐江路,星渚风烟彭蠡树。
双池看瀑九江晴,五老闻钟乱山暮。
我怜民物疮痍深,养生未必非其心。
元阳扶植起枯朽,一草已足酬千金。
莫辞印绶非君意,虎溪未许陶公醉。
会看采药上蓬莱,长裾曳破燕山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