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厓门感赋·其一》
《厓门感赋·其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孤舟又向海门过,旧事厓山感慨多。

三十已怜添白发,千秋谁与泣铜驼。

云埋断碣迂黄土,树掩离宫长绿罗。

自古兴亡终若此,不须弹泪落沧波。

(0)
鉴赏

这首《厓门感赋(其一)》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首句“孤舟又向海门过”,以孤舟行于大海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漂泊之感,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历史追忆。接着,“旧事厓山感慨多”一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对厓山之战的回忆与感慨。厓山之战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次重要战役,诗人在这一句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切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十已怜添白发”一句,诗人借自己的年龄增长,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暗含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里的“白发”不仅是个人衰老的象征,也是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变化的隐喻。

“千秋谁与泣铜驼”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哀悼之情。铜驼,原指洛阳城中的铜驼街,此处代指历史遗迹或故国的象征。诗人问千年后还有谁能与自己一同哀悼这些逝去的辉煌,流露出对历史记忆逐渐淡漠的忧虑。

“云埋断碣迂黄土,树掩离宫长绿罗”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苍凉与变迁。断碣是指残破的碑石,黄土则是历史的尘埃;离宫则是废弃的宫殿,绿罗则暗示着自然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被自然吞噬的画面,强化了历史的不可逆性和时间的无情。

最后,“自古兴亡终若此,不须弹泪落沧波”两句,诗人以哲理性的思考总结了历史的循环往复,认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的兴衰最终都如同自然规律一般,无法改变。他劝慰自己无需因历史的变迁而过度悲伤,因为这是永恒不变的宿命。这种超脱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宽广胸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深情回顾,又有对人生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金台览古

沙气蒸云落日黄,西风高啸万林霜。

金台骏骨归何处,古木寒鸱镇夕阳。

聊共新诗添点缀,空馀衰草阅兴亡。

燕昭身后望诸去,胜迹当时久已荒。

(0)

初夏即事

閒与邻娃共治麻,茅檐晴日响缫车。

忽惊篱角如堆锦,新绽几丛君子花。

(0)

骤雨忽霁星月娟朗徙倚庭除即景赋怀

蒸人烦暑郁中庭,参差树影清蝉鸣。

晚云忽压雷声起,雨势倒挟沧溟倾。

微风袅袅吹银河,明月盈盈扬素波。

碧天澄鲜靓如洗,谁倚高楼发浩歌。

(0)

记梦

梦绕双亲膝,牵衣话正长。

鸡声惊觉后,依旧在他乡。

(0)

夜坐忆家偕子戴作并索阶弟和

帘外西风透绮寮,背镫拥髻坐寒宵。

儿时滋味从头记,别后情怀借酒浇。

茗碗熏炉同寂寞,瑶琴宝瑟懒句挑。

朝朝一纸平安信,分付胥江早晚潮。

(0)

江天晚眺

泽国苍茫里,风平水不波。

江空来雁少,山远夕阳多。

渔艇数行集,征帆几阵过。

白云亲舍在,归信待如何。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