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风海底,送落日、飞空如掷。
醉游暮归,怕西州堕策。归路偏失。
记上元时节,千门立马,望金坡残雪。
素娥推下团栾辙。塞草惊尘,河水渡楫。
悠悠雨丝风拂。但相随断雁,时度荒泽。回头紫陌。
梦归归未得。憔悴江南,秋风旧客。去年说著今日。
漫故人相命,玳筵鸣瑟。愁汗漫、全林杯窄。
况飘泊相遇,当时老叟,梨园歌籍。
高歌为我几回阕。似子规、落月啼乌悄,傍人泪滴。
看东风海底,送落日、飞空如掷。
醉游暮归,怕西州堕策。归路偏失。
记上元时节,千门立马,望金坡残雪。
素娥推下团栾辙。塞草惊尘,河水渡楫。
悠悠雨丝风拂。但相随断雁,时度荒泽。回头紫陌。
梦归归未得。憔悴江南,秋风旧客。去年说著今日。
漫故人相命,玳筵鸣瑟。愁汗漫、全林杯窄。
况飘泊相遇,当时老叟,梨园歌籍。
高歌为我几回阕。似子规、落月啼乌悄,傍人泪滴。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六丑·春感和彭明叔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孤寂与漂泊之感。
首句“看东风海底,送落日、飞空如掷”通过东风和落日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感。诗人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就像东风吹拂着海面,日光消失在天际,给人一种无常和虚幻之感。
“醉游暮归,怕西州堕策”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是一个行走四方的游子,对于归途中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这里的“西州”可能是指一个遥远的地方,而“堕策”则意味着迷失方向或计划的失败。
接下来的“归路偏失。记上元时节,千门立马,望金坡残雪。”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上元时节”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节日,“千门立马”和“望金坡残雪”则描绘了一种繁华与冷清的对比,展示了时间流转中事物的变化。
“素娥推下团栾辙。塞草惊尘,河水渡楫。”这里诗人通过神话中的月亮女神素娥和自然景象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团栾辙”可能是指一种古代的天文仪器,而“塞草惊尘”则展示了一种边塞荒凉的氛围。
“悠悠雨丝风拂。但相随断雁,时度荒泽。”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如同轻柔的雨丝和风,以及断续的雁鸣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回头紫陌。梦归归未得。”这里的“紫陌”可能是指一条古老的小路,而“梦归归未得”则表现出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不易实现的现实。
最后,“憔悴江南,秋风旧客。去年说著今日。漫故人相命,玳筵鸣瑟。”诗人以“憔悴江南”为开端,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与友人的交往和音乐的共鸣,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的留恋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漂泊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常的深刻体悟。
邻妇哭,哭声苦,一家十口今存五。
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
邻妇哭,哭声哀,儿郎未埋夫未回。
烧残破屋不暇葺,田畴失锄多草莱。
邻妇哭,哭不停,应当门户无馀丁。
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