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十二首·其九》
《咏史十二首·其九》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古称鸱夷子,三徙有荣名。

仕越谏伐吴,会稽几危倾。

反国共忧辱,二岁乃行成。

计然策十五,报吴卒以平。

横行江淮东,诸侯谁与争。

功成受上将,遗书投海滨。

致产数千万,齐主闻其名。

相齐曾几时,归印辞乡邻。

閒行止于陶,贸易兼躬耕。

累赀复巨万,中男行杀人。

千金不死市,褐器致庄生。

长男重弃财,竟以殒其身。

贵既不可久,富亦何足陈。

人生若朝露,不如贱与贫。

去彼复取此,终惭头上巾。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财富、权力的虚幻。诗人选取了范蠡(鸱夷子)这一历史人物作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他从仕越、谏伐吴、反国忧辱、计然策十五、报吴平定、横行江淮、功成受上将、遗书投海滨、致产数千万、相齐辞乡邻、闲行至陶、贸易耕作、复巨万、中男杀人、千金不死市、褐器致庄生、长男弃财、竟以殒身等一系列复杂的人生轨迹。

诗中描绘了范蠡从辉煌到落寞,再到最终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从仕途的高峰跌入低谷,再到财富的积累与失去,最后对人生短暂和物质追求虚妄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范蠡的一生,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以及对权力、财富、名声等世俗追求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更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旧游

古槐疏冷日苍凉,废馆荒台隔短墙。

自是旧游偏易感,紫骝曾系绿垂杨。

(0)

登台州巾山

崒嵂双峰著此身,危巅夜半见朝暾。

天低古塔参云阙,江送寒潮落海门。

帢帻风高仙已去,翠微僧老鹤长存。

下观城郭红尘隘,水色山光自吐吞。

(0)

癸未春留钱唐巨可大家六月可大殁明年移家临平余将东归因赋此写怀

去年六月十五夜,月明渔浦看潮生。

今年此夜对明月,凄凉池馆难为情。

故人梦断知何处,生存华屋含风露。

明朝家具载扁舟,又向临平山下住。

忆昔故人邀我来,笑谈白日驱风雷。

百年未半忽转烛,时移事改令人哀。

我家金华北山北,堂上慈亲年八十。

要知生死见交情,两载淹留归未得。

孤儿有托女有归,余亦兴怀歌式微。

悲来纵笔写情曲,九原杳杳心相知。

(0)

借漫兴一十五首·其三

径竹猗猗昼掩门,日移清影过芳尊。

午香一炷闲无事,坐看幽禽下树根。

(0)

奉和刘伯温员外漫兴诗韵并自述一十五首·其十一

昔曾游览遍山川,汎汎身如不系船。

今日栖迟茅屋下,却怜多病对云眠。

(0)

奉和刘伯温员外漫兴诗韵并自述一十五首·其三

经年为客在王门,慨古论今道自尊。

应念山中贫病叟,独寻黄独斸云根。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