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鸱夷子,三徙有荣名。
仕越谏伐吴,会稽几危倾。
反国共忧辱,二岁乃行成。
计然策十五,报吴卒以平。
横行江淮东,诸侯谁与争。
功成受上将,遗书投海滨。
致产数千万,齐主闻其名。
相齐曾几时,归印辞乡邻。
閒行止于陶,贸易兼躬耕。
累赀复巨万,中男行杀人。
千金不死市,褐器致庄生。
长男重弃财,竟以殒其身。
贵既不可久,富亦何足陈。
人生若朝露,不如贱与贫。
去彼复取此,终惭头上巾。
古称鸱夷子,三徙有荣名。
仕越谏伐吴,会稽几危倾。
反国共忧辱,二岁乃行成。
计然策十五,报吴卒以平。
横行江淮东,诸侯谁与争。
功成受上将,遗书投海滨。
致产数千万,齐主闻其名。
相齐曾几时,归印辞乡邻。
閒行止于陶,贸易兼躬耕。
累赀复巨万,中男行杀人。
千金不死市,褐器致庄生。
长男重弃财,竟以殒其身。
贵既不可久,富亦何足陈。
人生若朝露,不如贱与贫。
去彼复取此,终惭头上巾。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财富、权力的虚幻。诗人选取了范蠡(鸱夷子)这一历史人物作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他从仕越、谏伐吴、反国忧辱、计然策十五、报吴平定、横行江淮、功成受上将、遗书投海滨、致产数千万、相齐辞乡邻、闲行至陶、贸易耕作、复巨万、中男杀人、千金不死市、褐器致庄生、长男弃财、竟以殒身等一系列复杂的人生轨迹。
诗中描绘了范蠡从辉煌到落寞,再到最终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从仕途的高峰跌入低谷,再到财富的积累与失去,最后对人生短暂和物质追求虚妄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范蠡的一生,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以及对权力、财富、名声等世俗追求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更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去年六月十五夜,月明渔浦看潮生。
今年此夜对明月,凄凉池馆难为情。
故人梦断知何处,生存华屋含风露。
明朝家具载扁舟,又向临平山下住。
忆昔故人邀我来,笑谈白日驱风雷。
百年未半忽转烛,时移事改令人哀。
我家金华北山北,堂上慈亲年八十。
要知生死见交情,两载淹留归未得。
孤儿有托女有归,余亦兴怀歌式微。
悲来纵笔写情曲,九原杳杳心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