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这首诗名为《舂歌》,是汉代戚夫人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她作为俘虏,被迫在异乡劳作的悲惨境遇。通过“子为王,母为虏”这一对比,鲜明地展现了命运的不公和身世的凄凉。接下来的“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生动地刻画了她每日劳作至夜幕降临,生活艰辛且充满死亡威胁的场景。最后,“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一句,表达了远离家乡亲人,无人诉说心声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尤其是战败国俘虏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对自由、亲情的渴望。戚夫人的这首《舂歌》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哀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状态,具有强烈的历史人文价值。
文治开天运,明禋重国黉。
銮舆移禁籞,凤冕出严城。
对越天颜穆,趋跄士气荣。
百灵森羽戚,九奏戛箫笙。
道契尼山秘,心通泗水灵。
上丁修祀典,至圣感精诚。
恍接无言教,欣看大道行。
森严神驭悦,震憺众情倾。
雷动回云日,山呼诵圣明。
祥光馀殿庑,春色满神京。
翘首宫墙近,斋心刻漏惊。
幸叨陪祀列,踊跃发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