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夫人,碧落侍郎,仙缘去来。
恰灯宵现行,银河吐艳,灯宵示寂,铅泪成灰。
廿六年光,平生慰藉,老去柔肠日九回。
头白矣、拥东方千骑,鸿案谁偕。
三年官阁伤怀,怕月转、空楼雨滴阶。
剩膝前儿女,呼耶作母,画中冠佩,减俸营斋。
五千繁弦,百千絮语,雪鬓钟情更可哀。
倘辛苦、有两株琼树,三锡鸾回。
上元夫人,碧落侍郎,仙缘去来。
恰灯宵现行,银河吐艳,灯宵示寂,铅泪成灰。
廿六年光,平生慰藉,老去柔肠日九回。
头白矣、拥东方千骑,鸿案谁偕。
三年官阁伤怀,怕月转、空楼雨滴阶。
剩膝前儿女,呼耶作母,画中冠佩,减俸营斋。
五千繁弦,百千絮语,雪鬓钟情更可哀。
倘辛苦、有两株琼树,三锡鸾回。
这首《沁园春》词,由清代词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深情与哀愁的画面。词中以“上元夫人”和“碧落侍郎”的仙缘为线索,巧妙地将人间情感与仙界传说交织在一起。
开篇“上元夫人,碧落侍郎,仙缘去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与仙界的背景,暗示了他们之间超越凡尘的缘分。接着,“恰灯宵现行,银河吐艳,灯宵示寂,铅泪成灰”,通过描述灯节的盛况与最终的寂灭,象征着美好与哀愁并存的情感体验,铅泪成灰更是表达了深深的悲痛与不舍。
“廿六年光,平生慰藉,老去柔肠日九回”,回顾了主人公一生的陪伴与慰藉,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的情感愈发复杂,每过一天都像是九回的轮回,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头白矣、拥东方千骑,鸿案谁偕”,描述了主人公年老体衰,身边虽有众多随从,却无人能共度晚年,表达了孤独与寂寞之感。
“三年官阁伤怀,怕月转、空楼雨滴阶”,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三年的官阁生活让主人公心生伤怀,害怕夜晚月转时,空荡荡的楼阁中只有雨滴敲打台阶的声音,更加凸显了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剩膝前儿女,呼耶作母,画中冠佩,减俸营斋”,在孤独中,主人公还有膝下的儿女相伴,但即便如此,仍需在画中寻找安慰,减俸供斋,体现了对家庭的眷恋与对物质生活的节俭。
“五千繁弦,百千絮语,雪鬓钟情更可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主人公的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留恋,即使头发如雪,依然钟情于世间的一切,这份情感的深厚与哀愁令人动容。
“倘辛苦、有两株琼树,三锡鸾回”,结尾处,词人以美好的愿景结束,希望即使在辛苦的生活中,也能有两株琼树相伴,三锡鸾回,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爱情、亲情的深切感悟。
君为千里行,我有一尊酒。
把酒持劝君,欲以为君寿。
南安傍庾岭,瘴疠亦时有。
德人固天相,和气生户牖。
斯民得安乐,如我屈伸肘。
居然变远俗,共感贤太守。
我病居上饶,忽忽岁月久。
杜门百事废,亦复厌奔走。
得君暂相从,感叹成皓首。
颇念河朔时,相从诵诗否。
人生只此是,不必更抖擞。
有便即寄书,频来问衰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