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
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
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
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
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
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
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
谁言一丘壑,傥与汗漫期。
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
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
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
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
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
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
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
谁言一丘壑,傥与汗漫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俱在西坞卜筑居所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诗的开篇“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表达了诗人早年放浪形骸,未能把握住最好的时机。接着“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两句,似乎在感叹世事变迁,英才尽逝,再也找不到与之相配的人或事物。
“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描述了诗人离开繁华尘世四十年,如同老马归槽,身心俱疲。然而,“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又透露出一丝乐观,庆幸即将进入岁末,得以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欣赏清澈的水波。
“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烟雾缭绕的山谷中,苍翠的树荫在白天也显得深邃而浓密。诗人选择在这里建造茅屋,随遇而安,不拘形式。“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表明了他在此地安居的自由与随性。
“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谷口长满了杉竹,简陋的柴门仿佛在警告世人,此处不宜打扰。最后,“谁言一丘壑,傥与汗漫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依恋,即使是一片小小的丘壑,也可能成为他心灵的归宿,与宇宙的广阔相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尘满貂裘,依旧是、新丰羁客。
还感慨、中年多病,惟堪眠食。
方寸玉阶无地借,诗书勋业休重忆。
况而今、双鬓已成丝,非畴昔。
兴废事,吾能说。
今古恨,空填臆。
向南风望断,五弦消息。
眯眼黄尘无处避,洗天风雨来何日。
待酒酣、慷慨话平生,无人识。
双龙隐扶辇,千骑纵翱翔。
云旌翠蕤摩荡,遥指白云乡。
风驭飘飘高举,云驾攀留无处,烟雾杳茫茫。
小立西风外,似听*锵锵。
暮天长,秋水阔,远山苍。
归途正踏明月,醉语说丰穰。
但愿明年田野,更比今年多稼,神*讵能忘。
君可多酾酒,吾复有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