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
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
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
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
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
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启程赴任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开篇“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两句,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翱翔于天际、随风向南的画面,其中“白羽”指的是鹅或鸭等水鸟,它们成群结队地飞行,象征着官员的离去和旅途的开始。
接下来的“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两句,则描绘了当地百姓及少数民族首领对这位官员的欢送场景。这里的“巴人”指的是居住在长江三峡地区的人们,“蛮帅”则是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尊称,表明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官员表示出尊敬和欢迎。
诗中间的“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两句,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其中“暮雨”给人以清凉和宁静之感,“山开少”则暗示着一片开阔的景色,而“秋江叶落迟”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可能是对离别的不舍。
最后,“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的“功成”意味着官员在任期间取得的成就,而“益地”则是希望他能够继续为民造福,“应见竹郎祠”中的“竹郎祠”可能指的是一处供奉当地名人的庙宇,诗人希望李中丞将来能像那些受到尊崇的人物一样,被百姓所铭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离别及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旧来闻说京师乐,香街十里春风箔。
朝踏金梯入凤楼,暮下琼钩延翠幄。
蛾绿梅花装,淑质兰蕙芳。
笙歌枣下曲,琵琶陌上桑。
宿酲未解莺催晓,玉珂策马长安道。
解佩遗簪日日欢,不觉红颜醉中老。
我谓京国皆繁华,何时飞走登云车。
谁知著足缁尘底,八年飘泊空咨嗟。
萧萧竹窗风暗度,耿耿兰缸灯自语。
孤坐逢掖凝清霜,独卧重衾踏寒雨。
云雨阳台梦不成,况欲绮席罗倾城。
丈人屋上乌啼夜,乾鹊巢中鸠唤晴。
啼夜夜未央,娟娟素月明。
唤晴晴未霁,寂寂青春深。
鸠唤乌啼终有侣,犹胜月兔孀居千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