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水争流,行尽云州入赵州。
四野耕耘多乐岁,诸蕃出候不防秋。
过桥花竹前村近,入谷松萝小寺幽。
妻子谁能免相忆,他乡虽好莫淹留。
青山环抱水争流,行尽云州入赵州。
四野耕耘多乐岁,诸蕃出候不防秋。
过桥花竹前村近,入谷松萝小寺幽。
妻子谁能免相忆,他乡虽好莫淹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风情画卷。首联“青山环抱水争流,行尽云州入赵州”,以山水为引子,勾勒出赵州的地理环境,山峦环绕,水流湍急,从云州一路行来,最终抵达赵州,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四野耕耘多乐岁,诸蕃出候不防秋”,转而描写赵州的农耕景象和边疆的安宁。四野之中,农民辛勤耕作,丰收在望,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同时,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即使到了秋季,也不需防备战事,展现出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颈联“过桥花竹前村近,入谷松萝小寺幽”,进一步描绘了赵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过桥之后,花竹环绕的小村庄近在眼前,山谷之中,松树与青萝掩映下的小寺庙显得格外幽静,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尾联“妻子谁能免相忆,他乡虽好莫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即便赵州景色宜人,生活安逸,但诗人仍不能免去对家人的思念,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留恋异乡,应适时归家,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家庭的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赵州的自然风光、社会风貌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画面感的佳作。
人非不知我,知之欲何求。
钱塘一都会,江湖水悠悠。
岂无美少年,亦有杖白头。
吾侪出入地,汎乎不系舟。
急谋斗升尔,颜面那用羞。
忆昔南渡来,衣冠几春秋。
世道递升降,人物稀复稠。
纡朱怀金者,信足乐辈俦。
细思黏鱼竿,家山本田畴。
朔风吹眼眵,触事风马牛。
且如诗中仙,可以追逐不。
宴坐寂不动,笔砚亦当屏。
空虚四壁悬,况此夏方永。
世涂缘业多,荆棘万蓬梗。
痛扫终未除,中抱绝清囧。
老身伸缩馀,妙处颇能领。
时舒腰脚顽,那复吊形影。
日长掩关卧,睡熟呼弗醒。
客来曾几何,间亦乏酒茗。
富贵今金张,功名更邓耿。
有味是桑麻,肥遁义尤迥。
朋从赵与尹,堂齐偶邻并。
欢言修敏家,俱可话闲静。
此趣人勿惊,吾诗聊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