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皇十八载,四海一何安。
鼎成弃万国,弓堕哭千官。
白日园陵閟,秋云松柏寒。
龙游万岁后,寂寞葬衣冠。
敬皇十八载,四海一何安。
鼎成弃万国,弓堕哭千官。
白日园陵閟,秋云松柏寒。
龙游万岁后,寂寞葬衣冠。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奉和严太史谒泰陵三首(其一)》描绘了皇朝末期的景象。首句“敬皇十八载,四海一何安”表达了对前朝皇帝十八年的统治感慨,四海之内似乎并不安宁。接下来的“鼎成弃万国,弓堕哭千官”暗示了权力更迭带来的动荡,国家失去了往日的稳定,连官员们也为之哀泣。
“白日园陵閟,秋云松柏寒”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陵墓的荒凉与凄清,白天的阳光照在封闭的陵园上,秋云笼罩的松柏更显寒冷,象征着皇室的衰落和陵寝的孤寂。
最后两句“龙游万岁后,寂寞葬衣冠”以龙喻指帝王,表达出即使帝王逝去,他的遗志和曾经的辉煌也随着他的离去而变得空洞和寂寞,只剩下衣冠寂寞地陪伴着陵墓。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王朝更替之际的哀荣变迁,以及对逝去辉煌的追忆与怀念。
去岁出蜀初东游,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我自吐气冲斗牛。
洞庭四万八千顷,蟹舍正对芦花洲。
速脱衣冠挂神武,散发烂醉垂虹秋。
我登青城山,云雨顾在下,月色缟岩谷,欲睡不忍舍。
明朝下半岭,颇怪哀湍泻,山麓云未归,平地泥没踝,乃知宿处高,所恨到者寡。
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夜分林采变,阳谷看浴日,九州皆片麈,盛夏犹惨栗。
我闻思一往,安得飞僊术?
但愿齐鲁平,东封扈清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