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焚香我未能,偶逢胜处觅山僧。
钟堂饭罢梦应了,臼米舂完筛不曾。
三日耳聋须竖拂,当时鼻痛误传镫。
禅房独自经行遍,惟有铃声是大乘。
扫地焚香我未能,偶逢胜处觅山僧。
钟堂饭罢梦应了,臼米舂完筛不曾。
三日耳聋须竖拂,当时鼻痛误传镫。
禅房独自经行遍,惟有铃声是大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姚莹在永福寺中的经历和感受。首句“扫地焚香我未能”,表达了诗人未能亲自参与寺庙日常仪式的遗憾,可能暗示着对禅修生活的向往。接着,“偶逢胜处觅山僧”写诗人偶然遇到山中高僧,暗示着内心的寻求与领悟。
“钟堂饭罢梦应了”描绘了僧人用餐后,诗人或许在钟声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梦境似乎也得到了解答。“臼米舂完筛不曾”则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僧人的勤勉和修行生活的质朴。
“三日耳聋须竖拂,当时鼻痛误传镫”两句,通过身体的不适(可能是禅定中的幻觉),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和误解,但诗人并未因此放弃,反而从中有所领悟。
最后,“禅房独自经行遍,惟有铃声是大乘”表达了诗人独自在禅房中行走,只有铃声陪伴,这铃声象征着佛法的指引,也是他修行路上的大乘(大乘佛教教义的一种体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体验,既有对僧侣生活的观察,也有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水由地中行,南北势殊异。
南土勤沟洫,鲜害而多利。
北方尽平衍,利少害常致。
率旱涝偶逢,畎浍总弃置。
比年夏秋涝,乃见洪波积。
蒿目乏良方,屡命疏消试。
覆称海不受,是诚无别计。
嗟嗟我灾黎,视尔频受沴。
相与待天时,益用增惭愧。
发帑与截漕,十求一二济。
廉知天津坝,泄潦实迟滞。
重臣令驰往,惰吏亟抵罪。?宣入海河,涸壤已耕暨。
文大釜底形,难较津南倍。
即今此愁旱,而彼仍望霁。
然尽一分力,庶获一分惠。
绣衣分督浚,渐有可耕势。
此均治标策,未为探本义。
豫省及上江,往年祲每逮。
梦麟与汝脩,承旨克奏绩。
驰驿召来京,斯实为民惎。
投艰非夺情,宁宜顾浮议。
轻车汝其囊,宣房汝其毖。
集思见毋执,周视劳毋避。
委输必源寻,下酾求高自。
功要在人为,守株兔安企。
孰急宜先图,孰缓宜后治。
孰壅宜剔鬟,孰泽宜让弃。
代赈防中饱,举事怀抑埴。
勉汝永逸谋,副予勤求意。
《命裘曰脩踏勘直?积水疏浚事宜诗示梗概得三十韵》【清·弘历】水由地中行,南北势殊异。南土勤沟洫,鲜害而多利。北方尽平衍,利少害常致。率旱涝偶逢,畎浍总弃置。比年夏秋涝,乃见洪波积。蒿目乏良方,屡命疏消试。覆称海不受,是诚无别计。嗟嗟我灾黎,视尔频受沴。相与待天时,益用增惭愧。发帑与截漕,十求一二济。廉知天津坝,泄潦实迟滞。重臣令驰往,惰吏亟抵罪。?宣入海河,涸壤已耕暨。文大釜底形,难较津南倍。即今此愁旱,而彼仍望霁。然尽一分力,庶获一分惠。绣衣分督浚,渐有可耕势。此均治标策,未为探本义。豫省及上江,往年祲每逮。梦麟与汝脩,承旨克奏绩。驰驿召来京,斯实为民惎。投艰非夺情,宁宜顾浮议。轻车汝其囊,宣房汝其毖。集思见毋执,周视劳毋避。委输必源寻,下酾求高自。功要在人为,守株兔安企。孰急宜先图,孰缓宜后治。孰壅宜剔鬟,孰泽宜让弃。代赈防中饱,举事怀抑埴。勉汝永逸谋,副予勤求意。
https://shici.929r.com/shici/zF7uqChm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