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玉斧凿虚空,一片圆明想像中。
僧老寒岩无晦逆,蒲团长在桂花丛。
谁将玉斧凿虚空,一片圆明想像中。
僧老寒岩无晦逆,蒲团长在桂花丛。
这首诗《月窟》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独特的想象与描绘,展现了月之神秘与空灵之美。
首句“谁将玉斧凿虚空”,以“玉斧”象征匠人的巧手与神力,巧妙地将“虚空”凿开,引出对月之美的无限遐想。这里的“虚空”并非指物理空间的空无,而是心灵世界的广阔与深邃,暗示着诗人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
次句“一片圆明想像中”,紧承上句,描述了月光洒落时的景象,一片圆明如同镜面般映照着四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氛围。这里的“想像中”不仅指诗人内心的视觉感受,也暗含着对月之美的理想化和超脱现实的追求。
后两句“僧老寒岩无晦逆,蒲团长在桂花丛”,进一步深化了月色下的自然景观。老僧静坐于寒岩之上,月光洒落,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更加宁静与和谐。同时,桂花的香气与月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这里通过对比老僧的静默与桂花的生机,以及月光的柔和与寒岩的冷峻,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共存,同时也寓意着禅宗中“空”与“有”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色、僧人、寒岩、桂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既宁静又富含哲理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宇宙真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