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衔龟顾妙无馀,不爱封侯爱石渠。
应笑休文过万卷,至今谁道沈家书。
鹊衔龟顾妙无馀,不爱封侯爱石渠。
应笑休文过万卷,至今谁道沈家书。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书籍与知识的态度。首句“鹊衔龟顾妙无馀,不爱封侯爱石渠”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于追求学问的执着和热情。鹊鸟衔着乌龟,这里的龟代表知识、文化;而“不爱封侯爱石渠”,则表明诗人更偏好于书籍带来的精神满足,而非世俗的荣华富贵。
接下来的“应笑休文过万卷,至今谁道沈家书”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态度。这里的“休文”指的是博学多识,“过万卷”,则是形容诗人广泛阅读的丰厚学养;而“至今谁道沈家书”,则是在提及古代文学巨匠沈约,暗示即便是历代名家之作,也难以窥其全貌。整句话表达出诗人对于学问无穷无尽的敬畏之心,同时也透露出一份自谦和对知识深邃的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功名与精神追求,以及对书籍知识的尊崇,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专注学问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自我修养之深厚。
锦诰衔恩重,青鸾送喜频。
貤荣逢圣代,献寿及佳辰。
才子当朝彦,宫臣简命新。
龙头魁殿选,鳌禁得儒珍。
辛苦熊丸训,芬芳俎豆邻。
关睢称媲德,蓁叶咏宜人。
年喜稀龄届,天于景福申。
仙杯凝露菊,家馔脍江鳞。
爱日情弥惬,瞻云意转嚬。
裁诗寄南极,遥祝凤池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