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
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
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
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
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醾片。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
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
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
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
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醾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湖风光图。开篇“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设置了清晨温馨的氛围,东堂之所以先晓,是因为它面向东方,早早沐浴在朝阳的金色光芒中,而帘子轻轻地垂挂下来,就像是在享受那扶桑(即太阳)带来的暖意。
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诗人似乎乘坐一叶轻舟,在江湖之上漂泊,同时他倾身于小楼之上,心中萌生出无限的遐想与向往,这里的小楼不仅是个体物,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这里诗人的笔触转向了水边的景致:细长的竹子随风摇曳,而石头上则是苔藓覆盖,虽然春意已浓,但仍有些许寒意。秀阴可能指的是树木投下的清凉影子,这里“潜玉梦”让人联想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或许是在梦中寻觅那如同美玉般珍贵的东西。而最后一句“鹤下渔矶晚”,则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鹤鸟栖息在江边的渔矶(捕鱼的地方)上的和谐画面。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在一个被花朵掩映的小小土丘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蝶径)似乎在诉说着它的深远与隐秘。彩笔赋阳春,显示了诗人对春光的热爱,而“看藻思、飘飘云半”则是一种意境的转换,或许是诗人的思绪随着那飘渺如烟的云端而去。
最后,“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醾片。”这里描写了夜晚的景象。烟霭般地环绕着山峦,使得山色更加翠绿,而诗人则坐在冷清的西窗下,伴随着月光。玻璃盏(可能是透明度很高的酒杯)中盛放的是蒲萄制成的美酒,而那旋落的酴醾片,则增加了一种意境上的丰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向往,以及他对于春天美好时光的深深珍惜。
同尘混迹,悟玄元、奥旨深穷庄列。
会集云朋扶正教,相继先师无别。
外貌悠悠,内容整整,果是如愚拙。
门清户静,自然显出高洁。
长春境界无边,清凉永占,处处堪休歇。
物外壶天清绝处,游戏白云金阙。
身寄尘寰,性通天外,万事难索惹。
六根不动,便是无生无灭。
顿抛世网,猛跳迷坑。物外兀兀腾腾。
恰似孤云野鹤。来往纵横。
遮枚清贫懒汉,谢心神、不肯劳生。
无染著,另偎偎拈的,做著修行。
藏伏聪明智慧,肯争头竞角,妒贤嫉能。
万事俱忘清静,天地归宁。
三田自然结宝,现胎仙、当面澄澄。
神光灿,指蓬瀛,便是前程。
时当春社,庵里闲眠。梦魂飞上峰颠。
忽见山中神道,万万千千。
个个无些喜色,予闲问、因何惨然。
闻此语,便一齐大恸,却诉因缘。
某等当元学道,都缘谓,贪杯爱恋腥膻。
罚做灵只,以是失了神仙。
如今才方省悟,便见他、酒肉如冤。
须当避,劝先生进道,戒行精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