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岁何劳问大贞,雪飞元不待嘉平。
未看麦应两岐秀,且赏花开千树琼。
天向白时知夜尽,地从消处见阳生。
青绫被底馀寒在,独有怀人梦不成。
卜岁何劳问大贞,雪飞元不待嘉平。
未看麦应两岐秀,且赏花开千树琼。
天向白时知夜尽,地从消处见阳生。
青绫被底馀寒在,独有怀人梦不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十一月朔喜雪次韵答周松露亚卿》。诗中描绘了初冬时节,雪花纷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卜岁何劳问大贞,雪飞元不待嘉平”,以问卜之俗引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期待,点明了雪的到来无需等待特定的节气,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与不可预测性。
接着“未看麦应两岐秀,且赏花开千树琼”两句,将雪景与麦田、花树相结合,通过“两岐秀”和“千树琼”的比喻,生动描绘了雪后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既展现了雪的美丽,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天向白时知夜尽,地从消处见阳生”则进一步深化了对雪的赞美,通过“白”与“夜尽”、“消”与“阳生”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雪化后的光明与生机,寓意着寒冷过后将迎来温暖与新生。
最后,“青绫被底馀寒在,独有怀人梦不成”两句,转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远方之人而无法入眠的情境,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初冬雪景的美丽,还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怪石与危岑,山神勿相试。
我行惯险难,历尽风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