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司马载轻蝉,六柱文窗蠡壳船。
篷底烛昏闻絮语,暗垂袖影到鸥边。
谁家司马载轻蝉,六柱文窗蠡壳船。
篷底烛昏闻絮语,暗垂袖影到鸥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韩庄闸舟中的七夕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想象。
首句“谁家司马载轻蝉”,以“司马”这一古代官职为引子,暗示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轻蝉”二字则巧妙地将人物的轻盈与蝉的轻巧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次句“六柱文窗蠡壳船”,通过“六柱文窗”和“蠡壳船”的描述,展现了船只的精致与华美,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舒适,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第三句“篷底烛昏闻絮语”,将画面聚焦于篷底的烛光之下,烛光微弱,却能听见絮语声声,这种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氛围。
最后一句“暗垂袖影到鸥边”,以“暗垂袖影”描绘了人物的动作,袖影轻轻垂落至鸥鸟身边,既表现了人物的细腻情感,又与鸥鸟的自由自在形成对比,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舟中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欹枕深轩,散帙虚堂,畏景屡移。
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
压玉为醪,折荷当盏,卧看银潢星四垂。
人归后,伴饥蝉自语,宿鸟相依。痴儿。莫蹈危机。
悟四十九年都尽非。
任纡朱拖紫,围金佩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
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
秋风动,正吴淞月冷,莼长鲈肥。
漫游踪迹成浮家,一身四海惊年华。
不禁草木竞时节,忽见霜干排新花。
晓云生寒日未透,南枝半肥北枝瘦。
就中一枝最先发,浪蕊浮花敢居右。
山翁涉世如狼胡,功名日远霜凌须。
与花同是江南客,一笑为解东阳臞。
吟哦绕树正百匝,未放零落空残株。
春风杂花尽明媚,此君风味悬知无。
雨中着子尚不恶,可堪老叶翻虫书。
农丞免官归,门第冷于铁。
属国埋边尘,旁观为心折。
一朝百僚上,众目仰光洁。
贤愚杂平居,高士见错节。
君看岩下竹,九曲困岩穴。
风雷头角露,歘蔽夏日烈。
男儿未盖棺,不用伤歇灭。
感物思故人,长吟赖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