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相过友,如公独爱余。
恨无青玉案,空对子云居。
乞食言辞拙,谋生计虑疏。
每惭知己厚,时复访樵渔。
海内相过友,如公独爱余。
恨无青玉案,空对子云居。
乞食言辞拙,谋生计虑疏。
每惭知己厚,时复访樵渔。
这首诗描绘了吴雁山拜访朋友山斋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联“海内相过友,如公独爱余”,开篇即点出主题,吴雁山在广大的人世间寻找知音,而这位朋友却独独喜爱他,表达了深厚的情谊。颔联“恨无青玉案,空对子云居”,运用典故,以“青玉案”和“子云居”比喻朋友的居所,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似乎在说没有更好的礼物可以赠予朋友,只能空对着朋友的居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自责。
颈联“乞食言辞拙,谋生计虑疏”,进一步揭示了吴雁山的处境与性格。他或许生活并不宽裕,言辞也显得笨拙,对于生计的筹划也显得不够周到。这不仅展现了吴雁山的个人形象,也暗示了他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纯粹与真挚,并不依赖于物质的交换或功利的考虑。
尾联“每惭知己厚,时复访樵渔”,则表达了吴雁山对自己与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感激与自愧。他常常因为朋友的厚待而感到羞愧,但又会不时地去探访朋友,无论是作为隐士的樵夫还是渔人,都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复杂,以及在友情中个体的自我反省与成长。
入门避雨屋打头,困眠一榻邻猪牛。
雨脚遮檐万山黑,荒村四月寒如秋。
瓦镫在壁坐摇影,兀兀欲照分襟愁。
范陈对宇阻泥潦,一街似隔千神州。
通家卅载未相遇,遇君武昌今两度。
相携肝胆入名山,岂意山中送君去。
别梦宵沈庐阜云,愁心晓挂章门树。
渊明慧远不可逢,高人去后惟青峰。
昨宵与君连榻处,三生同听东林钟。
怜君病齿归思剧,试饮寒泉销内热。
二轮风火足为灾,六凿根尘皆是贼。
知君净业持已深,一心颇似维摩诘。
养和学道与天游,他日见君当玉色。
水居喜有舟,推篷见残雪。
昨朝途遇雨,破被冷如铁。
壮士不畏寒,腔中有热血。
嗟彼趋炎者,炙手可使热。
暖酒拥肉屏,围炉据金穴。
安知茅舍中,高卧有清节。
况当频年兵,骨肉动隔绝。
军前战衣薄,坐使肌肤裂。
忆昔李凉国,袭蔡亦人杰。
江南带甲多,连兵一何拙。
将才良不易,世事那可说。
鲰生虽无才,龊龊殊不屑。
生与哙等伍,羞为论优劣。
班超非异人,燕然有铭碣。
拔剑起雄心,摩崖纪余烈。
但愿战功成,莫咏《新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