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负势竞嵯峨,天半岚光翠霭多。
晓色宜人双眼豁,吕洪山外看虹螺。
群峰负势竞嵯峨,天半岚光翠霭多。
晓色宜人双眼豁,吕洪山外看虹螺。
这首诗描绘了望虹螺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峦的峻峭与云雾的缭绕,以及晨光初照下的清新与开阔。
首句“群峰负势竞嵯峨”,生动地描绘了群山起伏,峰峦竞高,展现出山势的雄伟与险峻。“负势”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因自身高度而产生的气势,“竞嵯峨”则强调了群山之间相互竞争的高度和形态之美。
次句“天半岚光翠霭多”,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景象。岚光是指山间云雾在阳光照射下所散发出的光芒,翠霭则是指那层叠的绿色云雾,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氛围。这里通过“天半”一词,将视线引向天空,暗示了山峰之高,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第三句“晓色宜人双眼豁”,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晨。此时的光线柔和,空气清新,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诗人通过“晓色”与“双眼豁”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晨光中,人们的心情变得开阔,视野也变得更加明亮。
最后一句“吕洪山外看虹螺”,将视线从广阔的山景收束至具体的“虹螺山”。这里的“虹螺”可能是指山的形状或某种特殊的景观,通过“看”字,诗人仿佛引领读者一同站在远处,眺望那座山的美丽轮廓。整个句子不仅描绘了山的外观,还蕴含了一种远观的美感和探索的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望虹螺山时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交融,既描绘了山川的壮丽,又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