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闽州道,驱羸落照间。
投村碍野水,问店隔荒山。
古木闽州道,驱羸落照间。
投村碍野水,问店隔荒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或初冬的景象,古木参天,阳光穿梭其间。诗人途经闽州一条道路,见到古木旁驱赶着家畜,阳光洒在它们身上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这不仅展示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投村碍野水”一句,则转换了视角,从远处的古木,家畜,阳光,转向更为近距离的情境——水。这里的“投村”意味着水流自山间奔泄而下,并在村落之间蜿蜒曲折,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而“碍野”则是水流到了野外,在田野间回旋,可能因为地形或其他原因而形成了阻碍。
最后一句“问店隔荒山”,诗人进一步深入这个自然环境,他来到了一家店铺前,但这家店铺却被荒凉的山峦所隔绝。这里的“问”字,用得极为含蓄,不仅是询问店铺的情况,更多的是在表达诗人对这种偏远之地的好奇与探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静谧、孤寂景象的审美情趣,以及他对于远离尘嚣的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鼓鸣镯,歌独漉。独漉独漉,乱我心曲。
不畏水深,不畏泥浊。有弓尝射蛟,有刀当屑玉。
烈女无媚容,丈夫不受辱。翩翩者鵧,鸦为之逐。
林林谋夫,国仇来复。我刀夜鸣,欲剿膻腥。
子弗我砺,梦寐征营。虎逸于山,睨我□□。
□□□□,□□之患。
放情幽兴付渔蓑,潇洒林亭乐太和。
每踏芳丛寻古句,闲乘小艇泛清波。
烟凝翠黛山疑雾,风蹙斜纹水似罗。
深砌蛩鸣残暑退,高梧蝉噪晚凉多。
炎云渐敛秋将近,霁景才看夏欲过。
静听菱歌音韵好,何须萧鼓济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