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净天空心共远,一缕游丝无可剪。
欲识人间真道人,眼近红尘念头转。
历历落落一秃翁,取数过多邴曼容。
从今教子为牧童,岂复敢望铭鼎钟。
閒朋冷友时相聚,方寸不无暗合处。
谷神玄牝要深知,钓竿须拂珊瑚树。
霜净天空心共远,一缕游丝无可剪。
欲识人间真道人,眼近红尘念头转。
历历落落一秃翁,取数过多邴曼容。
从今教子为牧童,岂复敢望铭鼎钟。
閒朋冷友时相聚,方寸不无暗合处。
谷神玄牝要深知,钓竿须拂珊瑚树。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白云山房次韵马道士虚中三首(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家的向往,以及对于尘世间真理追求者的赞美。
“霜净天空心共远,一缕游丝无可剪。”开篇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霜净的天空象征着清净和高远,而一缕游丝则是指那些难以割舍的情丝。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心灵自由飞翔的向往。
“欲识人间真道人,眼近红尘念头转。”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人间真理追求者的尊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这种境界的渴望。红尘代表着世俗纷争,而真道人则是那些能够超越这些纷争,寻找到生命真谛的人。
“历历落落一秃翁,取数过多邴曼容。”这两句描写了一个老者在自然中沉醉于某种修炼或思考的状态。秃翁可能是指道士的形象,而取数则可能是指一种冥想或者打坐的修行方式。
“从今教子为牧童,岂复敢望铭鼎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个愿景,即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成为像牧童一样与自然相伴的人,而不是追求那些世俗的荣耀和物质财富(铭鼎钟)。
“閒朋冷友时相聚,方寸不无暗合处。”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对于朋友间偶尔相聚时那份难得的默契与理解。閒朋冷友可能是指那些不常相见但心灵相通的知己,而方寸则象征着内心的深处。
“谷神玄牝要深知,钓竿须拂珊瑚树。”最后两句则是在强调对于自然之神(谷神)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某种修炼或者生活态度的坚持。钓竿可能是指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而珊瑚树则象征着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真理的向往,以及对于那些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内在修养以及与朋友间精神上的默契的珍视。
读书十年无一字,雷雨荒山走魑魅。
垂老不知行路难,翻向衡门纪灾异。
眼中五岳分秋毫,笔底风霜半憔悴。
朅来燕市三日游,击筑泣下常幽忧。
城云不动冻日白,对酒忽忆梁园秋。
信陵门下宾客尽,魏王池台烟树愁。
信阳王君鹰扬质,众中与我情常密。
肯将肝胆向时人,不惜皮毛见胶漆。
高悬大纛手自取,翠羽金膏漫相失。
长安大道霜日晴,赤骠蹀躞黄金缨。
每携斗酒慰寒谷,并问生涯怜杜蘅。
四郊逡巡马常备,百函矢口书还成。
慷慨相逢久相别,百年草草何愁绝。
壮士空存越石心,老妻但笑张仪舌。
归去天南忆旧游,茆堂昼掩青溪雪。
《赠王思延都护》【明·杨承鲲】读书十年无一字,雷雨荒山走魑魅。垂老不知行路难,翻向衡门纪灾异。眼中五岳分秋毫,笔底风霜半憔悴。朅来燕市三日游,击筑泣下常幽忧。城云不动冻日白,对酒忽忆梁园秋。信陵门下宾客尽,魏王池台烟树愁。信阳王君鹰扬质,众中与我情常密。肯将肝胆向时人,不惜皮毛见胶漆。高悬大纛手自取,翠羽金膏漫相失。长安大道霜日晴,赤骠蹀躞黄金缨。每携斗酒慰寒谷,并问生涯怜杜蘅。四郊逡巡马常备,百函矢口书还成。慷慨相逢久相别,百年草草何愁绝。壮士空存越石心,老妻但笑张仪舌。归去天南忆旧游,茆堂昼掩青溪雪。
https://shici.929r.com/shici/WPckrdn9w.html